医生为何又称“大夫”?

医生为何又称“大夫”?

大夫,在古代是一种官名,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但都不是医官。到了宋代,我国的医务制度和医学管理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当时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为7级,官职有22种之多,官阶如大夫、郎中、医效、祇侯等,就大夫而言,就有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等。因为大夫是医官中最崇高的职位,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大夫作为对医生的尊称。又因为医官中有郎中一职称,因而也有人把医生称作郎中。

不过,在习惯上,不论在笔记还是在小说里,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别。一般设馆医人的医生,称为大夫;草药店或流动行医的医生,称为郎中。所以后来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多数叫大夫,而不叫郎中,就是这个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