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何来的?
2025年11月04日
“+、-、×、÷、=”是如何来的?
“+、-、×、÷”不是由同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发明的,它的完成经过了大约500年的历史。
“+”“-”是大约在500年前,由德国的数学家魏得美发明的。他在实践中体会到必须确定一种简明的加减符号,来方便运算和书写。于是他按照大写字母T的书写规律,先横后竖并在横上再加一竖,来表示增加,即成了“+”的样子。又根据减法的定义,从“T”号上去掉下面一竖,即成“-”。在此以前,人们还只能用数字记数,不能把演算的过程书写出来。
“=”是在大约400年前,由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由于当时人们习惯于将平衡的东西看成相等,所以他认为平衡最形象的书写方式是两条长度相等的平行线,于是,“=”诞生了。
“÷”是在300年前由瑞士数学家哈纳发明的。他认为除法是将一个数分解开来,所以他用一条横线将一个完整的东西切开,这样,就出现了“÷”。同时,英国数学家欧德莱发明了“×”。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把加号“+”转动45度成“×”,作为乘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