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为何绘秋景?

《清明上河图》为何绘秋景?

宋代长卷名画《清明上河图》是驰名中外的艺术珍品,但这幅名画所表现的内容却鲜为人知。据中央电视台介绍这一名画说,它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北宋首都汴京清明时节的景物。一般人也顾名思义,把它当作“清明”时节的写生。然而这幅名画画面所显示的却是秋色,而不是春光。比如:画中人物带扇子的达10余人之多;有几个孩子光着下身在街头嬉戏;河岸小贩的桌子上摆着切开的西瓜;等等。这哪里是北国春寒的清明,分明是带有一分“秋老虎”余热的秋景。

实际上人们将这幅画命题中“清明”二字误解了。“清明”并非指“清明节”。《后汉书》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这样的话。“清明”意为治平。作者张择端以“清明”为画题名,是为了称颂“太平盛世”。而画面选取秋景而不绘春色,则是因为汴城八景,一向以“汴水秋风”居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