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是如何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麻将是如何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麻将,古时称马吊。大概可以上溯到公元10世纪,兴盛于明朝末年。打麻将通常是三人对一人,故称作马吊脚,亦称马吊或马脚,马脚的音后来变成了麻将。

古时麻将只有40张牌,从零到千万终止。其中一文至九文,后来称筒子,一千至九千称索子,一万至九万称万子。一张零牌便是没有的意思,干脆叫它白板。而作为终止的千万,兆头不好,于是就写成中子。因为要与白板遥遥相对,就有了红中。一红一白,相得益彰。我们的祖先,在娱乐用品中也融进了给人美感的色彩。

麻将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到19世纪中叶,40张牌的马吊,演变为每种花样4个骨牌,个数也增加到136,同时加进了四季花卉以及讨口彩的牌。制牌的用材,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创新,旧时一般用牛骨做面,竹片做背,两者之间用燕尾榫镶合,后来用赛璐珞制作的谓之“冲牙”,以代替旧时的真象牙,现代则用塑料和有机玻璃。后来麻将由中国大陆漂洋出海,身价百倍,在牌面上还标有英文字母,以便识别。

在神州大地上土生土长的麻将,在异乡客地,倾倒了西方“雀友”。那些麻将牌作为体现东方情趣的古董,曾被外籍主人装进雕刻精致的盒子珍藏起来。据说,珍惜时间的西方人,做了一道算术题:打4圈麻将,至少要2个小时,4个人就是8小时,等于一个工作日,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来说,拜倒在“四方城”下,到底意味着什么?恐怕不难得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