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是如何诞生的?

《蓝色多瑙河》是如何诞生的?

一个多世纪以来,《蓝色多瑙河》这支圆舞曲像滔滔的多瑙河水,渗透了奥地利人民热爱故乡的深情,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这支圆舞曲的作者是“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1867年初,维也纳到处是一片悲哀、沉闷的气氛,人们还未从一年前惨败给普鲁士人的战争创伤中缓过气来。为了使人民重新振作起来,约翰·施特劳斯接受了维也纳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请求,创作一首歌唱祖国大地河山,足以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男声合唱曲。他想起奥地利诗人卡尔·贝克(1817—1879)有一首描写多瑙河的诗曾使他入迷,于是在1867年1月13日,创作了男声合唱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然而,当这支曲子在维也纳演出时,听众们的反应非常冷淡。半年后,施特劳斯带着去掉歌词的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参加了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幕式。会上乐队演奏的这支圆舞曲竟使全巴黎都轰动了。这支乐曲由序奏和五首小圆舞曲、尾声组成,旋律抒情而明朗,描绘了奥地利美好的大地和人民。

同时代的作曲家瓦格纳赞扬说:“它在优美精致和真正的音乐性方面,超过了当时的许多作品。”施特劳斯的知心朋友勃拉姆斯则在抄写了这支乐曲后署名道:“可惜不是勃拉姆斯所作。”现在,《蓝色多瑙河》已成为世界人民最熟悉最喜爱的圆舞曲。

这一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1867年的一天,施特劳斯的妻子杰蒂发现丈夫换下的衬衣袖子上写满了五线谱,并把曲调低吟了一遍,觉得异常美妙动人。她知道这是丈夫即兴的创作,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不料这件衬衣和其他衣服一起被洗衣妇拿走。杰蒂发觉后,立即赶到洗衣妇家里,洗衣妇正准备把这件衬衣扔进洗衣盆里,她赶紧从洗衣妇手里抢过那件衬衣,《蓝色多瑙河》就这样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