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中“时迁”这一形象是怎样诞生的?

梁山好汉中“时迁”这一形象是怎样诞生的?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中有个号称“鼓上蚤”的人物,颇有个性。作者施耐庵能写出这个人物,中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天,一只芦花母鸡在施耐庵家门口觅食,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从门前闪过,鸡不见了。施耐庵追出门外,原来是邻庄的李大。施耐庵问:“你为什么偷鸡?”李大惭愧道:“家里有双目失明的老娘,三天没米下肚,已饿得奄奄一息了。”施耐庵听完觉得李大是个孝子,忙叫人盛饭给他吃,还给他一小袋米。临走时,施耐庵说:“我用红纸包了五两银子放在我家梁上。你如果真有‘神偷’本领,就在今晚给我领教领教。不过,下次切记不可作案了。”李大感谢再三,并答应今后决心洗手不干了。

当晚,施耐庵妻子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将一盏油灯高高地挂在梁上。施耐庵妻子死盯着那红包不合眼,后半夜困乏难支,不知不觉入梦了,施耐庵却在那里假装睡着了。他先是听见几声鼠叫,接着就见李大身轻如跳蚤蹿到梁上,巧妙地偷去银子,留下空纸包。

于是,在《水浒传》里,一个上蹿下跳、身轻如燕、飘忽如飞、栩栩如生的“神偷”——“鼓上蚤”时迁的形象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