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上贴“福”字的传统习俗起源于怎样的传说?

门上贴“福”字的传统习俗起源于怎样的传说?

我国农村中,常喜于农历除夕,在各家各户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微服出行。他到了一个镇上,看见许多人在围观一幅画,画面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个大西瓜,意思是取笑淮西妇人大脚(因古代中国妇女以缠足为美)。明太祖看了,却对此产生了误会,以为镇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马皇后,因为马皇后正是淮西人,明太祖把这件事暗记在心上,回宫后,马上吩咐军士到镇上调查,看看哪些人曾去围观,这幅画出自什么人的手笔,统统记下来。对于没有参与嬉笑的住房,都一律在他们的家门口贴上一个“福”字。过了两天,军士便以此为据,来到没有“福”字的百姓家里捉人。从此以后,每逢农历除夕,各地住户便在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以示“安分守己”。这种从“避嫌”变“祝福”的善良愿望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