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一词源自何典故?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傲然处世,放荡不羁,不拘礼俗。在那乱世之秋,他不轻易品评别人的善恶,而是用“青白眼”来目视他所喜欢或厌恶的人。对于那些崇尚虚伪礼法的达官贵人,他从不正视,现出白眼。他母亲去世时,嵇喜按着虚伪的礼俗前去吊丧,阮籍讨厌他,于是,以白眼相视,弄得嵇喜悻悻而归。嵇喜的弟弟嵇康听闻此事后,便抱着琴去拜见阮籍,阮籍非常高兴,以青眼(即黑眼)正视。由此,后来人们就用“青眼”“青睐”“青盼”“垂青”来表示对人的喜爱或器重。诗人杜甫在《短歌行》中的“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一句,用的就是这一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