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打油诗的来历吗?

你知道打油诗的来历吗?

据说,唐朝有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喜欢作诗。一天,下了一场大雪。他诗兴大发,随口吟道:“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应该说,这首没有一个雪字的诗,对雪景刻画得贴切、逼真;远景、动物、静物都写到了,特别是最后一个“肿”字,更为形象。但由于张打油没有名气,加之这首诗没有寄兴,所以当时传播不广。

还有一次,张打油在一个衙门的墙上写了一首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县官一见大怒,立刻派人把他抓来。张打油说,他可以写出更好的诗。县官便以当时南阳被围为题,命他作诗。张打油随即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县官一听,大喜道:“有气魄!”张打油接着吟道:“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从此,张打油远近闻名。

凡是出语鄙俗的诗,人们都叫它“打油诗”。当然也有作者自谦,而把自己的诗称为“打油诗”的。“打油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人人喜闻乐见,容易背诵,易于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