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星期”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今天世界各国人民通用的以7天为一星期的作息制度,产生于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地区。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他们把一个太阳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为一个星期。为什么把7天叫作一星期呢?原来,古巴比伦人有祭祀星神的建筑,共有7层,称为7星坛,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星神。巴比伦人认为这7个星神是轮流值日的,各主管一天,他们每一天祭祀一个神,7天一个周期,而且每一天都以一个星神的名字命名。太阳神沙马什主管星期日,称为日曜日;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称月曜日;火星神涅尔伽主管星期二,称火曜日;水星神纳布主管星期三,称水曜日;木星神马尔都克主管星期四,称木曜日;金星神伊什塔尔主管星期五,称金曜日;土星神尼努尔达主管星期六,称土曜日。“星期”就是星的日期的意思。这就是“星期”制的产生。

巴比伦人创立的星期制,首先传到古希腊、古罗马等地。缅甸人的星期制与古巴比伦人的星期制极其相似。缅甸人也把太阳代表星期日,太阴(月亮)代表星期一,火星代表星期二,水星代表星期三的上半天,罗睺星代表星期三的下半天,木星代表星期四,金星代表星期五,土星代表星期六。所不同的是,缅甸人将星期三这一天分开,上半天称为星期三,下半天称为“罗睺曜日”,一星期变成了“八天”。

一星期又称为一“礼拜”,这是后来基督教把一星期作为参拜上帝的宗教仪式的周期,故称为“礼拜”。星期制是约在明、清时期,通过基督教的传教士传入我国的,所以在我国也流行用“礼拜”来代替星期的称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