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习俗从何而来?
2025年11月04日
“拜年”的习俗从何而来?
人们通常把春节说成“过年”,把春节期间的访亲问友叫“拜年”,这个习俗从何而来呢?
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头凶猛无比的野兽叫“年”,每到隆冬季节,食物短缺,“年”就要出山骚扰。有一次,它刚到村口,看到一个小牧童在放鞭炮,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年”很惊恐,吓得赶紧躲开。没跑多远,它又看到一件随风而动的红衣裳,那鲜红的颜色又使它掉头就逃。气喘吁吁、惊魂未定的“年”企图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休息,但那门缝里露出来的蜡烛光又刺得它头昏眼花,“年”终于跑回山里再也不敢露面了。从此人们发现了“年”有三怕:一怕声响,二怕红色,三怕火光。这样,每到“年”要出山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放鞭炮,贴红纸写成的春联,点起堆堆篝火,等“年”怪跑了之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贺新禧!”这些做法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习俗。
当然,以上仅来自民间的传说,其实,“年”字的来源还要牵扯到汉字演变的过程。古代都把“年”字放到禾部,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意思。《穀梁传》里讲“五谷皆熟,为有年”,就是大丰收的意思。“年”的正式称谓是在周朝,而正式将“年”字定为岁之首是在汉朝。到了南朝,则开始有了关于年俗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