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因谁而来?
2025年11月04日
木屐因谁而来?
木屐,即木制的鞋子。
相传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曾因国内之乱而出外流浪19年,回国即王位后,便对曾与其同甘共苦者进行封赏。但介子推却拒不受禄,隐于山中,屡次敦请,终不出山。文公无法,乃以火烧山,以为可逼之出仕。但介子推却抱树焚死。事后,文公甚是哀惜,便以该树制成木屐,以作纪念。这是距今2000余年的事了。
据说,孔丘在蔡国时,木屐于夜间被人偷去。而且孔子的木屐长度竟达一尺四寸!
《后汉书·五行志一》:“延熹中,京都长者皆著木屐,妇女始嫁至,作漆书五采为系。”
到六朝时,士族显贵穿木屐成为风尚,有的木屐还有高跟。东晋与前秦淝水大战时,东晋显贵、权臣谢安正在下棋,忽报晋已取胜,谢安轻轻地说:“小儿辈打了胜仗!”不过,棋一下完,他匆忙穿上木屐,一不留神,连跟都给拐掉了:其实心中高兴得无法形容。
到了宋朝,汴京长者一般着木屐,仕女出嫁,妆奁中也少不了一双漆画制彩的木屐。
广州的木屐久负盛名。明末清初时,黑皮屐多为男性穿,而仕女及小孩则多着红皮屐。现在,广州的木屐已分白屐、漆屐、花屐三种,款式多样,并远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