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简介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这本书是由.邹逸麟编著创作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共有144章节
1
前言
本书初版于1993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重印了一次,重印时对内容并未作任何修改,只是改正了一些错字。自初版问世以来的十年里,本书不仅是不少高校“中...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简史 第一节 当代历史地理学产生和发展过程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第三节 历史地理...
3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简史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所谓历史时期是指新石器时代以来至当代的人类活动的时期。时间大约是一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以前谓之史前时代,史前时...
4
第一节 当代历史地理学产生和发展过程
历史地理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沿革地理。沿即沿袭,革即变革。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制度、地方名称和方位、水道名称和流经的沿袭和变革。它在我国有古老...
5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
6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历史学和地理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学术意义。同时对当前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竺可桢先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注意历史时期...
7
第二章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在自然界诸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一种。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其他许多要素,如动物、植物、河流、湖泊、冰川、雪线等,都会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研究历史时期各自然...
8
第一节 三四千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三四千年前中国大地处在怎样的气候环境,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和孢粉分析资料充分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中华民族主要发源地之一的黄河流域,在5000年前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
9
第二节 三四千年来气候的变迁
自仰韶温暖期以后的三四千年里,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发生过多次寒暖变化,大体上可分为几个时期: (一)从公元前11世纪起至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西周时期,气温有所下降。相...
10
第三章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由于中国在五六千年前曾有过相当长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时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面积广大而丰富的天然植被,包括森林和草原。以后随着气候的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些地...
11
第一节 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本地区大致占全国总面积的1/2左右,约北起大兴安岭北段,东南沿着嫩江折向西南,经冀北、晋北、陕北、川北至西藏东南一线,此线以南为古代主要森林地带。从北至南可分为...
12
第二节 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我国古代大兴安岭南段、呼伦贝尔草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部及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是广大的草原地带,也有森林分布。大兴安岭南段即我国古代拓跋鲜卑先世...
13
第三节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全新世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地天然植被分布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天然植被地区逐渐缩减,栽培植被替代了天然植被。但究其原因、程度和过程,各地区之...
14
第四章 历史时期水系的变迁
我国的主要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山区或高原,向东流经广阔的平原注入大海。因此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有广大的河湖网,它们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过频繁和复杂的变迁,这种变迁对我国...
15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及其影响
论述我国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首先应该提到的是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九省...
16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变迁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干流横贯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和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因流经山陵谷地之间,历史时...
17
一、云梦和云梦泽
江汉平原地势低下,地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现今平原上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下荆江河段横贯其中,构成典型的陆上三角洲地理景...
18
二、荆江河段
荆江是长江中游冲积平原上的一段河道。上起枝江,下迄城陵矶,全长约420公里。其中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两段荆江因所处地貌条件不同,历史时期变化也各有...
19
三、洞庭湖
与下荆江演变有密切关系的是洞庭湖的演变。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面积2625平方公里(1997年测定)。自全新世初期以来,由于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20
四、彭蠡泽与鄱阳湖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集水盆地,洪水期间面积为3960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湖盆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全新世开始湖盆虽逐渐下沉,但由于泥沙沉积量...
21
五、太湖水系
太湖平原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西起茅山、天目山,南至杭州湾。考古发掘证明,在太湖湖底普遍分布有新石器时代遗物和古脊椎动物化石,说明五六千年前,太湖地区仍为湖陆相间...
22
第三节 海河水系的历史变迁
海河是我国河北平原上的主要水系,流域面积为22.9万平方公里,主要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水系汇合而成,汇集于天津入海。这五大水系支流众多,...
23
一、海河水系的形成和发展
海河水系形成以前,流经河北平原上的主要河流是黄河,这在黄河一节中已经提到。据谭其骧先生研究,在战国中叶以前,河北平原上曾出现过三条有明确记载的黄河故道:最西的一...
24
二、海河水系中主要河流的变迁
海河水系形成以后,可以宋代界河(《水经注》拒马河下游,大致为今霸州市、雄县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支流水系,这是由白洋淀—文安洼这一条东西带状延伸的现代构造沉降洼...
25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历史变迁
历史时期湖泊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沼泽又是一种地面长期潮湿,生长喜湿、喜水的植物,并有泥炭堆积的洼地。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简略,很难明确分清,故而总称为湖沼。 古代我国...
26
一、先秦时代湖沼的分布及其特点
根据古代文献《左传》、《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山海经》、《史记》、《汉书》等记载,从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淮海平原上有名称可考的湖沼就有40余个。实际...
27
二、唐宋以后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变迁
从唐代中叶开始,黄淮海平原的湖泊和沼泽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农耕区的扩大,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带至下游的泥沙剧增,湖沼淤浅迅速,河湖滩地一旦生成...
28
第五章 海岸线的变迁
中国东部大陆面对西北太平洋,有绵长1.8万公里的海岸线,全新世以来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影响海岸变化的因素很多,有海岸动力、海岸物质本身和新构造运动以及世界...
29
第一节 辽东湾海岸
辽东湾北部下辽河(东西辽河会合后以下的河段)平原在第四纪冰后期海侵后,滨海部分受到淹没,未被淹没的近海部分,因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就西汉时代辽东郡所属各县方...
30
第二节 渤海湾海岸
渤海湾在黄河口与滦河口之间。距今8000~5000年的冰后期,冰川消融,全球海平面上升,渤海湾海岸线约与今4米等高线(大沽零点)相当。据在今天津北距海岸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