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部边区形势

四、西部边区形势

西晋末年,慕容鲜卑一支吐谷浑西迁至甘肃南部和青海地区,约于329年左右建立吐谷浑国。[20]其疆域东至西倾山、白龙江流域,北接祁连山,西至巴颜喀喇山,南至川北阿坝、松潘一带。前期东、北部受到西秦的威胁,北部边界时大时小。其中心逐步由东向西移动,与其游牧经济相适应,主要在青海湖周围,尚无固定首府。426年后吐谷浑转入兴盛时期,431年西秦、夏国亡,吐谷浑掠夺了大批夏国和西秦的人口和财物,向东疆域扩大至陇西一带,即西秦原有的一部分土地。至5世纪末6世纪初,吐谷浑全盛时东至洮河流域,西至今新疆若羌、且末一带。政治中心在青海湖西十五里的伏俟城。

北朝时于今甘肃东部白龙江上游宕昌地区建立的宕昌,系羌族梁氏建立的小政权,曾受吐谷浑控制,公元566年为北周所破,置宕州。在今北川、南坪一带的邓至羌,也曾役属于吐谷浑,552年为西魏所破,置邓州。此外,北朝时居于青海南部的为党项羌,北接吐谷浑,“魏周之际,数来寇边”。[21]西藏东部为西羌一支建立的附国,西部为女国。

图7-8 东晋时期形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