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夏

三、西夏

党项羌为古羌人一支,北朝末期分布于青海湖东部黄河河曲一带。东至中原王朝的松州,北连吐谷浑,南为吐蕃。唐时置羁縻州理之。后为吐蕃所逼,请求内迁,唐遂移其部众于陕西西北部的庆州一带。安史乱后,或臣属吐蕃或附唐,叛服不常。唐后期居地扩大,散居于今甘肃东南部、宁夏、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地南部和陕西西北部地区的银、夏、绥、延等州。以居于夏州(治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的平夏部最强。[32]唐末因助政府镇压黄巢起义有功,于公元881年(唐中和元年)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辖有夏、绥、银、宥四州之地,开始成为割据政权。宋初不断寇边,1002年(宋咸平五年)攻下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继又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初以夏州为政治中心,旋迁灵州,1020年迁都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筑城居之,建为兴州。1021年(辽太平元年)辽封其为大夏国王。1033年夏国升兴州为兴庆府,定为国都。1035年(景祐二年)进攻回鹘,占领了肃、瓜、沙三州,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宋人因其在西部,故称其为西夏。其时疆域: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关,南临萧关,北抵大漠,据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肃、凉、瓜、沙州地,西至古玉门关(今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北有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和后套地区,南至祁连山,东有河套至陕北横山,即今内蒙河套以南、宁夏南部、陕北一小部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宋神宗以后,东部绥州和银州部分地入宋。1127年北宋亡。此后1136、1137年夏国又从金人手中取得湟水流域,达到西夏立国以来的最大疆域。1146年(金皇统六年)金又以沿边德威城、西安州、定边军予夏。自后金、夏间边境时有进退。1227年西夏为蒙古所灭。自881年起计,党项族建立政权346年。如自1038年称帝起计,共190年。

图7-11 辽北宋西夏时期中心区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