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海疆变迁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纷纷强占中国沿海各地。英帝国主义觊觎香港已久。1828年即占领了得港附近的峙山,1836年占领金星门,1837年秘密在香港建立“居留地”。1839年以香港为基地发动侵华战争。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强行割占香港。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强迫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约》中清廷又将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1887年在英帝支持下,清廷被迫与葡萄牙政府订立《和好通商条约》,将澳门永租给葡萄牙。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包括钓鱼列岛)。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胶州湾,俄国强租奉天旅顺、大连,法国强租广东广州湾,英国强租新界外,又强租山东威海卫。1905年日俄战后旅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胶州湾相继为日本所占。胶州湾于1922年收回,威海卫于1930年收回。台湾、澎湖、旅大及广州湾皆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回。1900年日本改称钓鱼岛、黄尾屿等为“尖阁列岛”(不包括赤尾屿)。按《波茨坦公告》日本应将钓鱼列岛与台湾、澎湖一并归还中国,而至今日本仍占领着钓鱼列岛和赤尾屿。
1984年中英议定,香港、九龙定于1997年7月1日收回。1987年中葡议定,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
南海诸岛历来为中国东沿海渔民捕捞栖息之所。清季以后日、法等国企图侵占,未能遂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日本海军所占。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当时中国政府派舰巡逻,测绘、定名,并重申主权。
19世纪以来,由于以清廷为代表的中国政府在政治上的黑暗,经济上的贫困,科技上的落后,文化上的愚昧,整个国力远远不能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匹敌。1840年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于是似乎形成一股潮流,纷纷将中国视为俎上之脔,欲分而食之;具体而言,即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侵入中国的肌体。最为露骨的即从东南西北四周分割中国的领土,据为己有。清朝政府在武力威逼之下,为保持自身的统治,不惜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割土赔款,委曲求全,成为历史的罪人。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半个世纪内,一个国家竟有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割去,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一部中国近代史,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一部中国国土沦丧史。其中沉痛的教训,是值得好好总结的。
【注释】
[1]《公羊传》僖公四年。
[2]《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3]《史记》卷5《秦本纪》。
[4]《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5]《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6]《史记》卷5《秦本纪》。
[7]《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8]《汉书》卷96《西域传》。
[9]《汉书》卷96《西域传》。
[10]《汉书》卷94《匈奴传上》。
[11]《后汉书》卷89《南匈奴传》。
[12]最近有人撰文认为此为北魏时伪作。实质拓跋鲜卑起源于河套鄂尔多斯高原。见李志敏《嘎仙洞的发现与拓跋魏发祥地问题》,《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3]《后汉书》卷90《鲜卑传》。
[14]《三国志》卷26《魏志·田豫传》。
[15]《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16]《魏书》卷4上《世祖纪》。
[17]《魏书》卷3《太宗纪》。
[18]《三国志》卷30《魏志·乌丸传》。
[19]《三国志》卷30《魏志·鲜卑传》。
[20]周伟洲:《吐谷浑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页。
[21]《隋书》卷83《西域·党项传》。
[22]《周书》卷50《突厥传》。
[23]《隋书》卷83《吐谷浑传》。
[24]谭其骧:《自汉至唐海南岛历史政治地理》,载《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5]《通鉴》卷193《唐纪》贞观四年二月甲辰。
[26]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7页。
[27]谭其骧:《唐北陲二都护府建置沿革与治所迁移》,载《长水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8]冯承钧:《西域地名》说为喀拉湖以南的明布拉克。
[29]《新唐书》卷43下《地理志七下》。
[30]孙进己等:《东北历史地理》第二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67—270页。
[31]《新唐书》卷221《党项传》。
[32]《旧唐书》卷198《党项传》、《新唐书》卷221上《党项传》。
[33]夏洲杰:《金代长城》,载《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34]魏良弢:《西辽王朝疆域考释》,载《历史地理》第5辑,1987年。
[35]谭其骧:《元代的水达达路和开元路》,载《历史地理》创刊号,1980年。
[36]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7页。
[37]韩儒林:《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管理西藏地方的》,载《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8]《明史》卷41《地理志一》。
[39]邹逸麟:《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载《复旦学报》1995年第1期;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7、10页。
[40]《明史》卷321《瓦刺传》。
[41]《明史》卷91《兵志三》。
[42]《元史》卷41《顺帝纪四》。
[43]李健才:《明代东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56页。
[44]《明史》卷90《兵志二》。
[45]《明史》卷332《西域传四》。
[46]邓锐龄:《明初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卫杂考》,载《历史地理》第2辑,1982年。
[47]《明史》卷329、330《西域传一、二》。
[48]魏良弢:《叶尔羌汗国史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5—90页。
[49]《明史》卷315《云南土司传三》。
[50]《明史》卷315《云南土司传三》。
[51]《满洲实录》卷6。
[52]尤中:《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页。
[53]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沙俄侵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6—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