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乌素沙漠

一、毛乌素沙漠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和陕西北部,大约在第四纪以来已有小块沙地存在,但面积不大,其间尚分布有草原、沼泽和灌丛(此沙地形成的时间有争论,有人认为形成于唐宋以后)。今沙地内部就有汉唐时代的故城遗址,如汉代的奢延县、十六国时代赫连夏的统万城(今乌审旗南白城子)、唐宋时代的夏州城。但从汉代以来沙地逐渐扩大,东汉时代的奢延泽,即因河道出水口被沙丘堵塞而形成。据《水经注》记载,今无定河流域已分布着“赤沙阜”、“沙陵”(沙丘)、“沙流”(流沙)。9世纪唐人记载夏州的地理环境时,说周围“皆流沙”、“风沙满眼”,“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公元994年宋太宗毁夏州城时说:“夏州深在沙漠。”1080年左右,沈括过无定河一带,有“沙随风流,谓之流沙”的记载。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当时沙漠南界在今横山、白于山和鄂尔多斯高原交界处,恰为今毛乌素沙地的南缘。[9]明代主要在长城边墙外数十里开垦,影响不大。18世纪以后,清政府招民开垦,残留的草地均遭破坏,毛乌素沙地周围进一步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