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促进资源下沉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增加对基层医疗的投入以及推进远程医疗系统以期惠及更多百姓。各级政府重视发展互联网建设,增加对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大力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促进医疗资源的二次分配。同时,依托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医疗技术逐渐在乡村铺开,线上诊疗、复诊开方、在线医保结算等功能为居民提供极大的便利,各种形式的微信公众号和APP等健康管理平台等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打破了医疗服务质量的地域界限,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基层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得到专家诊疗、慢病管理监测、优良药材配送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难题。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县级医院不同程度上推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远程医疗等工作服务。如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建立了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移动支付、费用结算、检验检查结果等诊疗信息在线查询的信息系统,基层信息化建设为基层百姓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贵州省的“远程医疗”服务实现了全覆盖,这可以说是贵州省的一个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就医难问题是阻碍贵州广大身处偏远大山之中的群众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面对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现实困境,贵州省依托大数据发展战略,充分激发信息化高效便捷、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的新动能。2017年已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全覆盖,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互通、扁平化、零距离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远程医疗”能够覆盖省、市、县、乡,有些地方还覆盖到了村,远程会诊可以接通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甚至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在贵州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老百姓不出乡镇就可以接受远程会诊,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降低了异地就医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