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省

一、福建省

(一)福州市长乐区

长乐区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接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辖区内的互联网医疗,提供网上挂号、远程会诊等互联网诊疗服务。依托与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或组织建立的良好联系,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服务基层。定期选派医务人员前往省、市组织的培训班或业务交流会交流学习;选派医务人员前往上级医院进修或培训;每周组织医务人员,尤其是青年医生参加全国中医药视频培训会议,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长乐区以县级医院的技术优势为依托,定期选派优秀医疗骨干至各对口支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传、帮、带”的形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宜的医疗技术传授至基层医务人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二)厦门市同安区

同安区充分借助医共体以及厦门市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平台,使辖区内居民可实现网上预约诊疗等信息化诊疗服务。

1.“三师共管”

同安区总医院成员单位共13家,其中三级乙等综合型医院1家(市第三医院),二级甲等中医院1家(区中医院),二级专科皮肤病防治院1家(区皮防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卫生院6家,开发区卫生所1家,以及村卫生所111家,辖区服务人口达66万人。

依据《厦门市同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全面推进高血压病、糖尿病“三师共管”分级诊疗试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同安区总医院制定了由医院的专科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师和慢病健康管理师组成的慢病防治、健康管理组织框架,搭建由同安区总医院及各分院的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为架构的,层级分明、分工协作式的“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图5-1)。

图5-1 “三师共管”实施流程

专科医师:由二级以上医院的主治以上职称专科医师担任。负责对签约入网患者进行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定期下社区巡诊、带教全科医师、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之能胜任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诊疗。

全科医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医师担任。负责监督患者对专科医生制定的诊疗方案的执行情况,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随访病程记录,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及时反馈至专科医师,以期尽快解决问题;在专科医师的带教下实现对高血压、糖尿病病友的独立诊疗;做好与健康管理师的日常工作沟通交流,参与商定患者个体化健康管理教育方案,解决健康管理师在执行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反馈的问题。

慢病健康管理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具有一定慢病防治知识基础的临床医师、公卫医师、护士或与医学营养、药学、心理等相关专业的专兼职医务人员,以及乡村医师,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担任,慢病健康管理师是患者与医师的联系纽带,负责患者日常的随访与健康教育,旨在对患者个人行为进行干预以达到预期效果;强化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早日实现日常自我管理;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负责安排患者下次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相关事宜。

2.信息化建设

(1)远程医疗综合应用系统:以同安区总医院为立足点,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搭建服务全区的远程医疗综合应用系统。联合全区13家医疗单位,通过部署在总院及各分院区的视联网终端,为辖区内的医院提供高清音视频的交互式远程应用,形成集团协同医疗信息数字化体系。系统支持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教学培训、远程会议等应用,在每家医疗单位均部署有两个以上的终端,很好实现了总院与各分院区诊疗、会议、教学工作的互联互通,有效缩短物理距离,提升工作效率。

(2)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系统:同安区总医院与同安区中医院建立院际间的影像共享系统,通过PACS系统同步推送数据,共享院际间的影像信息,让中医院的患者可以直接应用总院影像系统进行检查预约,检查后中医院的医师能在本院区调用到患者在总院检查的完整影像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厦门市卫健委统一部署的区域影像平台,更可实现区医院与市各大医院间三个月内影像资料的互相调阅。

(3)区域检验、心电信息共享平台:以同安区总医院为中心,借助互联网技术及远程医疗系统,搭建检验、心电信息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检验项目信息共享方面,目前我院检验科负责同安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外送标本临床检验工作(以孕产妇HIV筛查为主),检验报告通过LIS系统进行互通打印,实现区域内同等质量检验、统一规格报告。这让患者在就近社区卫生院即可享受到大医院同等质量的检验服务,也为患者节省了大量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在心电检查方面,以同安区总医院为立足点,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和区域卫生系统,提供检查、医疗服务、监管、预警等方面的功能。患者在卫生院检查,发送请求给总院并选择会诊专家,总院端接收到申请信息,对图像进行诊断并给出报告,同步传送到卫生院的电脑上,完成会诊。

(4)便民就医环节:同安区总医院全面支持电子健康卡的应用,通过二维码的主扫与被扫功能,实现预约挂号、就诊、医保结算、取药、检查预约、体检预约、报告查看、报告打印等全流程就医环节。

3.优势资源“传帮带”

同安区总医院统筹总院技术力量,成立由副院长领导的3个多学科协作团队,每个医疗业务管理团队负责对接3个分院,形成优质资源下沉,通过“传帮带”方式提升分院临床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在提升分院医疗水平方面,总医院各科另选医疗骨干下派至基层分院挂职服务,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包含中医药服务)以及医疗技术“传帮带”。以中医药“传帮带”为例,总院定期组织优质的中医专家下点至对口支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针灸、推拿、正骨等多项中医药诊疗服务,使辖区内基层群众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同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以“传帮带”的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业务水平,推广基层适宜的中医药技术。

(三)莆田市秀屿区

秀屿区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以区医院为依托建立电子病历和医院决策分析系统,同时将辖区内的卫生服务信息平台与个人健康档案对接,能够实现网上预约诊疗、网上挂号,远程会诊系统正在建设中。

依托区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联合病房”制度,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区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服务,提高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时尽可能节省居民的医疗开支。

(四)泉州市石狮市

泉州市石狮市联合辖区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共体联盟,初步构建辖区内的区(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为辖区内居民提供良好的双向转诊服务,保障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水平。以医共体为依托,借助互联网技术,在辖区内构建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检验系统,实现区域内的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打造远程专科诊断中心,实现辖区内居民的远程会诊、远程慢病管理等便捷的互联网卫生健康服务。充分发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借助县综合医院和县中医院的技术优势、多发病的防治指南,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服务,切实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以县级医院的技术优势为依托,定期选派医院骨干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口支援,涵盖临床多个重要科室以及医疗机构管理多方面下沉。

(五)三明市尤溪县

1.驻点帮扶

根据文件《尤溪县总医院关于印发2019年驻乡驻村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尤溪县总医院于2019年内对6个驻点帮扶对象(卫生院),实行驻点帮扶,定期组织院内医疗业务骨干驻点帮扶,开展急救技术、普通体表肿物切除、骨折手法复位、内固定取出术,中医康复技术等医疗服务。2019年内累计驻点1290人次,下乡1 816天,完成门诊人次7 629人,查房5788人次,开展手术159例,业务教学讲座202次,进村入户166次,指导分院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22项,大科室护士长累计驻点282人次,下乡510天,完成护理质量检查报告315份,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2.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

根据《尤溪县总医院关于下发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管理制度的通知》的要求,尤溪县总医院创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医疗专家下乡坐诊服务工作,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减轻群众就医经济负担;充分尊重病人的选择权,遵循转诊自愿原则;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转、下转渠道,畅通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加强医疗资源共享,充分应用信息互通平台,鼓励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方式完善分级诊疗及转诊制度。2019年内,尤溪县总医院共计上转749人次,下转7 802人次,实现大病在县级医院,小病在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危急重症在上级医院治疗。

3.远程会诊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省、市、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互联互通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在线专家门诊、医学影像和心电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如尤溪县总医院院区上联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孟超肝胆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等省、市级医院,下通医共体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院院区上联上级医院、下通各个乡镇进行中医远程会诊,常邀请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及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专家进行会诊,2019年累计共8次,总会诊278人次。

4.慢病管理

根据《尤溪县总医院关于印发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尤溪县总医院成立全民健康管理部,针对目前的主要慢病(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建立相应的疾病管理中心。慢病疾病管理中心分别由总医院各学科主任医师任主任,组建若干服务团队,各服务团队分别由县级临床医生、护士、乡镇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全科医生或临床医生组成,每个团队5~10人。县级医院成立技术专家管理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各乡镇分别成立管理站,指定专人负责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各村设立管理员,落实相应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共管网络。创立“红、黄、绿、灰”四色标识,将慢性病患者分为四类,分别由县总医院各慢性病管理中心、乡镇慢性病管理站、村卫生所进行分标管理。最终建立以人群为基础,慢性病人为中心,“分类、分标、分级、分片”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2019年度,尤溪县总医院共为2.84万名高血压患者、0.86万名糖尿病患者、138名肺结核患者以及2000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分类、分标、分级、分片”的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此外,尤溪县总医院以“互联网+中医药”为指导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各分院和总医院的中药处方流转到中医医院,实施中药代煎及配送服务。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研发基于AI智能语音系统,与出院患者随访系统、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系统和微信公众号融合,开展慢性病患者真实性核查,为慢性病患者推送电子健康教育处方和信息推送服务,实施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随访服务,提供各类检查报告提醒与调阅功能。

5.医疗信息共享

借助互联网技术,以福建省卫健委信息化“聚、通、用”统筹规划为指导思想,完善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实现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与国家、省、市数据共享标准对接,完成县域内医共体信息平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乙等、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4级和医院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的共享通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

6.中医“师带徒”

根据文件《尤溪县总医院关于印发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尤溪县总医院开展中医“师带徒”项目。截至目前共有9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11位师承学员,中医“师带徒”均为同专业内高级职称医师指导中级以上医师,继承人能够掌握、继承本专业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为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中医药临床人才而努力。

(六)龙岩市新罗区

新罗区在辖区内积极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到区域医共体的建设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式,新罗区积极优化辖区内居民的就诊流程,搭建辖区内居民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实现辖区内居民的网上进行预约诊疗、充值、结算、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功能,实现乡镇卫生院的远程会诊。通过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托管型”“紧密型”帮扶关系,积极开展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定期派遣医疗骨干人才下沉帮扶,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机构管理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七)南平市松溪县

松溪县联合辖区内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建医共体。借助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帮扶关系,县级医院每年派遣优质医疗人才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技术帮扶,服务基层民众,让基层民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宜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