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力资源建设现状
(一)机构数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市)级医院个数对比:如图2-1所示,从2012年至2019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呈现下降态势,同时县(市)级医院总数也有所降低。从总数上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2012年的72.41万个发展到2019年的68.72万个,下降了5.10%;县(市)级医院则从2012年的6405个下降到2019年的6234个,下降比例为2.67%。
图2-1 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目变化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及占比变化情况:如图2-2所示,从2010年至2019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从总数上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目从2010年的71.90万发展为2019年的68.72万,总数下降4.42%。
图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10年机构数目变化情况
从占比上来看,近10年来村卫生室数目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超过90%,远远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则与乡镇卫生院数目相近,二者均约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5%。
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变化情况:从图2-3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高于中部和西部,并且东部地区机构总数呈现比较显著上升趋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上非常接近,近年来也未呈现明显增长趋势。
图2-3 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变化趋势
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数及占比情况:如图2-4所示,从2015年至2019年,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数大体上处在一种上升的趋势。从数量上来说,中医医疗服务机构数量从4.65万上升到6.58万,增长率为41.5%,其中中医门诊部数量从1 640个上升到3 267个,上涨了将近1倍。
图2-4 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近5年机构数目变化情况
从占比上来看,近5年来中医类诊所在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占比最大,占87%左右,中医医院大致占比8%,中医诊所占比5%左右。
不同地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变化情况:由图2-5可以看出,我国各个地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中部地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最少,增长趋势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较低;2015年时西部地区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高于东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增幅明显,在2017年接近西部地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个数,从2018年开始,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的机构数量多。
图2-5 不同地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数变化趋势
(二)床位数
县(市)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变化情况如图2-6所示,县(市)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2012~2019年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且县(市)级医院的床位数显著多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和。其中,县(市)级医院床位数由2012年的167.02万张增长到2019年的236.69万张,增幅达到41.7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由2012年的130.25万张增长到2019年的160.74万张,增幅为23.41%。
图2-6 县(市)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变化情况
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变化情况:如图2-7所示,从2010至2019年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在迅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于2%。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分别为16.88万和99.43万张,到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分别达到23.74万和136.99万张,增幅达到40.64%和37.78%。
图2-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0~2019年床位数变化情况
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变化情况:从图2-8可知,从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领先其他地区,并在近五年内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及东部地区也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而且西部地区床位数略多于东部地区。虽然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床位数占优,但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数和总诊疗人次数来看,西部地区都低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可能由于大量流动人口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中部地区务工,留守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卫生保健需求并未得到充分释放;西部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补贴用于供给侧改革,但这些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医疗硬件设备、扩张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和数量,虽然改善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但服务质量仍取决于高水平的医务人员。
图2-8 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变化趋势
不同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床位数变化情况:如图2-9所示,2015~2019年,我国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总数在迅速增长,增幅最高为8.44%,最低为6.86%,但是相比于中医医院稳步上升的趋势来说,中医门诊部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趋势:2016年相较于2015年减少了124张床位数,从2016年开始床位数上升,但是2019年又开始下降。2015年,中医医院和中医门诊部的床位数分别为81.94万张和585张,直至2019年,我国中医医院和中医门诊部的床位数分别上涨到109.16万张和536张,增幅分别为33.22%和-8.38%。
图2-9 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015~2019年床位数变化情况
不同地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变化情况:从图2-10可知,从不同地区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发展趋势来看,总体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要高于其他地区,中部与西部地区基本持平。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床位数分别为31.4万张、25.6万张、25万张;至2019年,三个地区的床位数分别上涨到40.3万张、34.1万张、34.8万张,增幅分别为28.2%、33.3%、39.3%。
图2-10 不同地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变化趋势
(三)建筑面积
县(市)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筑面积变化情况:如图2-11所示,从2012年至2019年,县(市)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县(市)级医院从1.22亿平方米增长到1.77亿平方米,增幅为45.0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1.63亿平方米增长到1.93亿平方米,增幅为18.40%。
图2-11 县(市)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变化情况
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筑面积变化情况:从2010年至2019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筑面积在迅速增长,见图2-12。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建筑面积为1.66亿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筑面积分别为0.21亿平方米、0.98亿平方米和0.48亿平方米,直至2019年,总建筑面积达到1.93亿平方米,增幅达到16.2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筑面积分别达到0.27亿平方米、1.14亿平方米和0.52亿平方米,增幅分别为28.57%、16.33%和8.33%。
图2-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0~2019年建筑面积变化情况
不同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筑面积变化情况:如图2-13所示,我国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筑面积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在2015年,我国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建筑面积为5836.03万平方米,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的建筑面积分别为5 431.68万平方米、77.74万平方米和326.61万平方米;至2019年,总建筑面积达到8 111.76万平方米,增幅达到39%,而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建筑面积分别为7 528.41万平方米、144.24万平方米和439.12万平方米,增幅分别为38.6%、85.53%和34.45%。
图2-13 中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015~2019年建筑面积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