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与特点,可将居民的需求分为两个方面: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与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其中,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包括门诊与住院费用、诊疗人次与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数与住院天数;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包括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传染病患病率、健康教育等。
(一)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1.门诊与住院费用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疾病模式的转变、医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等,促使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住院费用的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逐步建立,居民对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由图4-1可得,2014年我国居民社区门诊平均医药费为82.8元,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平均医药费为56.9元,到2018年,社区门诊平均医药费达117元,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平均医药费达71.5元。由图4-2得,2014年我国居民社区住院平均医药费为2635.2元,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平均医药费为1382.9元,到2018年,社区住院平均医药费达3194元,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平均医药费达1 834.2元。这表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住院医疗费用逐年增加,且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均大量释放,利用程度不断提高。虽然国家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诸多客观因素仍促使医药费用的自然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改善相关政策来控制不必要的费用,使居民的医疗经济负担进一步下降。
图4-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门诊平均医药费用变化(元)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2019)
图4-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住院平均医药费用变化(元)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2019)
2.诊疗人次与门急诊人次
图4-3、4-4反映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需求量。从城乡总体数量对比上来看,农村地区的诊疗人次、门急诊人次远高于城市地区,这表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群体庞大,卫生需求量亦相对较大。其次,农村地区2014~2018年诊疗人次、门急诊人次逐年下降,下降数量在2亿人次左右,而城市逐年上升,这说明我国城镇化在不断扩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被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代,因此出现变动。
图4-3 2014~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变化(亿人次)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2019)
图4-4 2014~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变化趋势(亿人次)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2019)
3.入院人数与住院天数
图4-5、4-6反映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院需求。从入院人数上看,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住院需求均呈现上升趋势。就其数量而言,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院需求数量远小于农村。城市交通便利,且更高级别医疗机构可及性更高,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需求量较小。同时,农村居民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住院天数与城市相比相差3天左右,这表明农村地区居民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低于城市居民,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城市基层卫生住院需求小于农村地区。除此以外,居民入院人数的增加也有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和保障强度提高以及供给能力增强等合理因素,医保设计、资源配置因素等导致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性深入分析,控制不合理利用。
图4-5 2014~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入院人数变化(万人次)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2019)
(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除了基本医疗服务还有公共卫生服务等。
图4-6 2014~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住院天数变化(天)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2019)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场所,健康教育是其主要职能之一,通过进行健康相关知识的传播,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关研究显示,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对于防治慢性病和防止传染病传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慢性病、传染病的发病率。
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健康教育主要是根据不同类型的疾病对患者实施不同的相关知识讲解,旨在让患者更全面地认识自身疾病,从而接受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结果;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对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公众在掌握相关知识后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传染病防控水平的全面提高。
我国目前慢性病、部分传染病患病率逐年提高。有调查显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更不会去注意个人生活习惯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延误了疾病预防、治疗与控制的时机。因此可以推断,我国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教育有较大的需求。
(三)中医药服务需求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服务得到了广泛推广。同时,中医药养生防病理论的实用性和“简、便、验、廉”的特点使得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更快地在基层推广,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有研究表明,中医在我国居民的心中“根深蒂固”,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
社会各界认为,在新冠疫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本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截至2020年3月23日统计数据,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为90%以上,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恢复。由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特殊性,将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治疗扩展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利于新冠疫情救治工作的开展。由此可得,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既是居民进行养生保健的需求,也是国家进行疫情防控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