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应急管理、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医疗机构应急管理模式普遍存在“重处理,轻管理”情况,只有在灾难来临等紧急情况下,才会建立应急领导小组,普遍尚未建立长期的应急管理机制。医院在紧急情况下启动预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未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面对辐射面广的应急组织动员,人员调度能力往往十分有限,各科室各部门在紧急联合应对上需要磨合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由于部门缺乏对自身应急管理责任的熟悉度,且部门间交流与协调不到位,往往会导致人员和物资调度的效率低下。

2.实验室检测能力有待提高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实验室作为核心业务单元,其检测、分析与评价职能为处置新冠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但实际工作中却暴露出实验室检测水平大多一般,不能满足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需求等问题。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天津市仅75%区级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计量认证;少部分理化检测设备配置率极低;实验室被污染后有备用实验室的疾控机构未达到100%;大多数区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只进行常规监测项目的检测,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个别检测如河豚鱼中毒、毒蘑菇中毒等要依赖于市疾控中心。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技巧、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由于缺乏专业的公共卫生人才,基层医疗机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技巧不足。疫情防控平台建设的基础来自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实现其从传统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但在近年信息化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在基础信息收集、录入、标准使用等方面未能统筹开展,更未建成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大量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4.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沟通能力不足

通过访谈结果显示,区疾控中心评估人员对风险评估的认知度和应用能力仍然较低,多数风险评估报告并未对所辖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天津制定了专门的媒体发布方案(或规定),或设有专门的信息发布组或发言人,或对“工作人员对外信息发布的范围和内容”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的区疾控中心不足全市疾控中心的40%;区级疾控中心未设置风险沟通专职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