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贵州省

二、贵州省

贵州省在医联体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和经验,其中代表性的就是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托管普定县中医医院

(一)普定县中医医院概况

普定县中医院1984年建立,2013年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验收。托管前普定县中医院由于历史原因,医院占地面积小,设备设施落后,占地面积1 500 m2,房屋使用面积3400 m2,开放床位仅120张,在职职工140人,临床科室6个,2015年门诊仅4万人次,出院4000人次,年业务收入1200万元。医院整体综合服务能力差,远远不能满足普定县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加之管理上规章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医院发展出现停滞甚至下滑态势。

基于上述状况,2015年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下,普定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根据《普定县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普府办发〔2015〕69号)以及《普定县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普府办发〔2016〕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普定县卫生计生局积极请求上级中医医院支持,经与中医大一附院协商,于2016年1月8日正式签订全面托管战略协议,并挂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定医院,开启了普定中医院发展的新纪元。

(二)管理模式

1.协议管理

以签约的方式获得普定县中医医院的经营管理权,按照“4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坚持“七不变”原则(托管前后医院资产归属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医院性质及基本功能不变、财政拨款渠道和医院收费标准不变、现有在职在编职工身份及待遇不变、医院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变、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不变)、坚持政策法律优先原则、坚持互利双赢原则。

2.制度管理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定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托管普定县中医医院管理办法》,派驻管理团队及专家团队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对普定县中医院进行托管。该《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团队的职责、权限、隶属关系等,确保有制度保障进行管理。

3.业务管理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排的管理团队,包括执行院长、常务副院长、医务科长、财务科长、宣传科长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常驻普定县中医医院对医院进行全方位行政管理。管理团队除履行医院管理的正常职能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医院发展规划;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日安排2名以上副主任以上职称专家到普定县中医医院坐诊、查房、手术带教,落实“一对一带教”方式,并免费接收普定中医院专业人员到中医一附院进修(包括住宿均全部由一附院免费提供),一年多来,共接收进修生34名。打造“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模式,着重造血功能,力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医疗团队。

(三)托管后取得的主要成效

1.专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由原来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康复科、急诊科、五官科等6个临床科室,分化为内一科、内二科、外一科、外二科、妇科、产科、康复科、皮肤科、口腔科、儿科、急诊科等19个临床科室,病区由4个增至16个,医技科室5个,专科门诊由2个增至10个,以及成立“治未病”体检中心、国医堂。普定县“120”急诊急救平台也落户该院,使该项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2016年中医妇科获“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每一个分化临床专科的建设根据发展需要,由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派驻专家进行指导,整体临床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

2.行政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托管后,针对行政科室设置不足或欠缺的情况,根据医院实际工作需求,重新分化设置行政管理科室12个,并于2016年8月完成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将一批愿干事、想干事的员工安排到管理岗位,以完善管理组织架构和功能,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员工手册》,为医院管理做好铺垫。

3.建立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机制

依托贵州中医一附院的管理模式,结合中医大一附院实际情况,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查缺补漏,建立健全了适合医院发展相关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成立医疗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等,并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强化医务人员“三基”培训与考核,建立“病历质控管理标准”,规范病历审核及归档制度,病历归档更加及时、规范,有力助推了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制定“联合大查房评分表”,对8个临床科室开展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联合检查,形成常态机制,逐步规范临床科室的诊疗行为。完善《进修生、实习生管理规定》,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疗纠纷隐患排查,制定《普定县中医医院医疗纠纷管理规定》,处理各类医疗纠纷8起,并按照省卫健委要求参保医疗责任险。

4.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得到彰显

制定科室中医临床路径,已经完成中医临床路径入径病例308例。开展“冬病夏治”“冬病冬治”项目,医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引进中医一附院院内制剂2种、膏方7种,鼓励科室开展中医治疗手段,提高中药使用率,中药处方占比,中药饮片使用率较上年增长60%,中医药优势治疗技术也明显增加,各科室开展中医治疗项目均超过3项。2017年4月,启用智能颗粒药房。

5.人才培养初显成效

成立医教科,为医务人员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年平均开展院内讲座38次以上,医疗初级职称人员全部完成“三基”考试,每年选派10名以上临床医生或科主任到贵阳中医一附院进修学习。完成省中管局课题申报8项,批准立项1项。16名人员晋升副高职称,51名临床医疗人员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专业技术人员由149人增加至341人。

6.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制定《护士长手册》《护理人员管理办法》《实习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实习生带教老师遴选管理制度》,每年开展岗前培训2次,加强护理人员“三基”训练和技能考核,共轮训护理人员900余人次,选派进修护士42名,副高职称晋升2人,并全面执行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管理、晨间护理管理、交接班管理、医嘱查对制度、护士长夜查房等工作,按月开展“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对新一轮竞聘上岗的护士长开展培训,促进了护士长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7.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高水平医疗服务惠及百姓

自2016年1月8日,县委县政府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正式托管协议以来,积极利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大型义诊,先后有100名专家来普定县中医医院坐诊1200余次,对口帮扶进驻103人次,带动手术麻醉、胃镜、骨科、产科、外科等学科的发展,尤其推动了胃镜和腔镜技术,并培养了3名临床医生独立开展工作。帮助医院推广新技术新业务30余项,涵盖产科水囊引产术、外科肛肠手术、腹腔镜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大隐静脉剥脱术、无痛分娩等技术,推动和提升了普定县中医医院外科技术发展水平。近两年的时间以来,贵阳中医一附院为普定县中医医院培养了一批优秀骨干人员。

8.紧密托管出成绩,普定中幼医疗集团再续新篇

2019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普定县人民政府签订普定县妇幼保健院托管协议,2019年3月,普定县中医医院与县妇幼保健院试点先行探索在一附院统一托管下组建普定县中幼医疗集团,同年10月,普定县人民政府批复成立普定县中幼医疗集团,全面铺开紧密型医联体构建工作。

9.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托管后医院在医疗、保健、教学、预防、应急等方面都取得快速进步,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2019年新托管普定县妇幼保健院,形成普定县中幼医疗集团,托管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

(四)历年来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普定县中医医院2015~2020年、妇幼保健院2017~2020年主要指标增长情况见表5-2、5-3。

表5-2 普定县中医医院2015~2020年主要指标

表5-3 普定妇幼保健院2017~2020年主要指标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驻的执行院长刘颖同志,由于突出的成绩,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