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五、深化供给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并被确定为“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基于这一认识,医疗行业所有的政策制定、产业发展等都有要往这一趋势发展。

1.构建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内需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中国需要在扩大内需、转变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加大政府投入,深化医疗改革,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融资多元化、运行效率高、监督管理到位的医疗卫生体系,广大低收入人群和农村人口可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而不会因医疗支付而再次陷入贫困。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需要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在医疗机构方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等改革措施,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提高了国产药品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使用率,有效降低相关治疗成本。

在患者需求方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等措施,使得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居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经济负担大幅降低,城乡居民治疗重点疾病、传染类疾病的主观意愿显著提升。

2.促进新兴技术与医疗行业融合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愈发强大的形势下,这些新兴技术加速与医疗行业融合,渗透到包括预防、诊断、治疗等在内的各个医疗环节,这些融合给人们就医习惯、就医方式等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将给整个医疗产业和医疗体制带来重大变化。

3.促进本土医疗进军国际大循环市场

医疗健康市场在扩大的同时,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由于欧洲、印度、美国等外部市场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自身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以华海、海正等为欧、美、日、印药企做技术订单的药企,也必将会更多地关注本土市场,导致本土医药市场内卷化加重,走出去已经不能仅停留在口号,是时候应该采取切实的行动。因此,除了欧洲、日本、美国这些法规市场之外,“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家市场将成为中国医疗外贸新的增长点,也是本土医疗企业加入国际大循环的比较适宜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