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职能从开展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公共卫生管理、计划生育服务转变,基层卫生健康人员严重短缺,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瓶颈。
1.创新人才管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十四五”期间,还应该在切实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以招录补足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加强卫生人才自主培养,政策待遇上向乡镇卫生院人员倾斜等方面创新和加强人才管理和建设,力促乡镇卫生院人员“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确保基层卫生健康人员队伍稳定。
《河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河北省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布局合理,提高培养能力,增加卫生人员尤其是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一是推动医学人才培养,针对河北省医学人才现状,以河北省医学院校为重点,扩大医学学科人才培养规模,尤其是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人才的培养数量,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满足河北省卫生人才需求。河北省的整体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执业(助理)医师的水平,并不断优化卫技人员的整体结构。二是优化城乡结构,在每千人口卫技人员密度上,河北省城市是农村的2.72倍,城乡差距巨大。河北省着力做好基层人力资源建设,切实落实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政策,持续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是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营造良好的环境。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密切相关。所以,解决人民对卫生健康要求与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关键是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同时,要充分尊重医护人员的劳动,提高医护人员待遇,营造良好的从医从护环境,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岗位吸引力。
2.加大基层人才引进政策扶持,改善基层就业环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社会地位
针对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严重,身份待遇无保障、收入偏低等问题,保障乡村医生待遇并解决身份问题是关键。乡村医生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桥头堡、第一关,面对乡村医生流失、年龄严重老化的实际情况,应把“县招、乡管、村用”真正落实下来,效仿乡镇卫生院编制办法,乡村医生编制在县卫健委。健全卫生法体系建设,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农村地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补助和特殊技术津贴。此外,政府还应当多渠道提高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尤其需明确乡村医生的补偿渠道,总体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乡村教师等人群的补助标准相衔接,保证乡村医生收入达到适度水平,给予政府认可、社会认可、薪酬认可。对年龄已达到或超过60岁的,制定相关政策实施退出机制。
相关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例如,贵州省《关于印发三穗县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发〔2016〕12号)实现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的统一管理,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乡村医生实行县招、乡管、村用,村医待遇有了大幅度提高,由一体化前的1000元左右提高到了现在2500元左右。
2019年开始,河北省实施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人员、财务、药械、业务、绩效考核、准入退出等统一管理。目前全省所有县均出台了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办法,制定了村卫生室运行保障机制。乡村医生多渠道收入补偿机制已经基本建立,扎根基层,为百姓服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对于增强能力素质和专业水平意义重大。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广大乡村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表扬乡村医生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先进典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乡村医生服务,做好乡村医生培训工程建设、学术年会、“百姓满意的乡村医生”推荐表扬三个重点工作。河北省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一方面建立原“赤脚医生”养老补助办法,采取按工龄补助的形式,原则上服务年限每满一年每月补助20元,最高不超过每月400元。另一方面建立“乡聘村用”制度,乡镇卫生院和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签订聘用合同,按规定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科建设
医疗资源配置水平是医疗服务能力的基本保障。按现行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办法等相关规定,医院级别决定了其医疗资源配置的层次和水平,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评选一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配置水平低。要推进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设,配齐基本设备、业务科室和人员,确保基层机构在现有标准体系下正常高效运转。深入推进基层机构综合改革,加快人事薪酬等改革,增强基层机构内部活力。允许基层机构实行收入结余激励机制,运用财政补贴等方式,增加绩效补贴,尽快缩小基层机构医务人员收入待遇与二三级医院的差距,增强基层机构的吸引力。
4.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
调研发现,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有较强烈的培训意愿,但由于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乡村医生工作事项繁多等问题而无法参与系统培训,许多村卫生室基本上只有一个人,无法脱岗专门进修学习。针对乡村医生的业务特点和知识需求,组织乡村医生培训,可探索编写乡村医生专用教材、推动上级医疗单位和医学院校开展对口帮扶与人才支援、开展一定区域内乡村医生培训的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业务技能的培训和监管,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加大政府的培训投入力度和水准,保证培训资源的均衡分配。注重调动各地区的医疗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探索更多样的培训机制。在补充乡村医生队伍和后备力量时,采取上下级医疗机构“等额对调”的培养模式培养一批乡村医生,尽量从本乡镇或本村中选择合适的人选,利用本地人才,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进行系统培训,待培训合格后吸引其回村服务,例如对医学毕业生采取从录取到培养全面针对农村地区卫生医疗需求的医学教育方式,为农村地区培养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