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三、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1.对口支援未能起到实质性效果,“医联体”“医共体”的联动作用和功能定位有待进一步发挥

基层医疗体系的“医联体”“医共体”及信息平台建设不够完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区差距较大。所调研的五省(市)中,参与“医共体”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多的是福建,其管辖范围内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也较多,贵州参与“医共体”管辖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少,河南和天津管辖的下级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个数为0(图3-2)。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福建省已建立“医共体”信息平台并制定“医共体”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但制定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的医院只有秀屿区医院、尤溪县总医院、厦门市第三医院等4家医院;贵州省册亨县尚未建立中医医院;河北省丰宁县在人员招聘、药品耗材等关键环节未完全实现统一管理。

图3-2 五省(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共体建设情况

目前“医共体”的建设亟待继续推广,其建设模式有待完善、辐射面积有待扩大、“医共体”的联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根据相关访谈情况,基层卫生院目前主要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公共卫生任务,在提高医疗技术和质量等方面主观能动性不够,各地区缺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统一帮扶标准,帮扶工作推进力度存在差异;乡镇级卫生院“医共体”建设情况相对较差,分级诊疗尚未完全落实,有些地区甚至不存在分级诊疗,经济水平差的地区尤其明显,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基本处于脱钩状态;部分医护人员反映,在分级诊疗中存在上转容易下转难、与上级医院可合作的业务不多、技术人员不够等问题,有的经济水平尚可(中等)的地区尚未实施“医共体”建设。

据访谈,天津市滨海新区“医共体”建设形式大于内容,医疗服务项目没有较大改变,分级诊疗尚未完全落实;河南省和天津市某些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暂未向村卫生室派驻工作人员,上级指导不够,基层的诊疗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与更权威的医院对接。

2.信息化建设“重建设、轻使用”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乡村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综合各省(市)调研结果来看,基层医疗的信息化建设尚未健全。县级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明显优于乡镇医院,且乡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处于低下水平。据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贵州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困难,虽然乡镇级卫生院基本有远程会诊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但是使用率不高,未形成常规机制。

各级医院整体医疗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上下级医院间信息不能共享、达不到互联互通,“医联体”建设没有信息化基础,实施过程中存在实际困难。据贵州省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具备一定硬件条件,但是缺乏远程诊疗的保障和服务机制,不能为患者带来理想中的服务。而且由于地理因素、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各卫生室医疗设备较为落后,医疗技术水平仍相对较差,基本未开展信息化建设。据福建省调查报告了解,目前信息化建设在基层投入的资金较少,导致信息系统简单、滞后,且运作常出现故障,卫生信息化建设很难开展;对于村级卫生所,目前乡村医生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乡村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推进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