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北省
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采取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张家口市宣化区紧抓专科协作发展纽带,推进专科联盟建设,打造远程专科诊断中心。石家庄市赞皇县、秦皇岛市抚宁区均能利用中医药理论结合康复器材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其中,石家庄市赞皇县中医院改造了标准化血液透析室、小儿康复室,被评为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康复机构。邢台市襄都区为辖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防治结合,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廊坊市香河县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医共体内分级诊疗运行新模式:一是实行双向转诊,二是实现远程会诊,三是建立域外会诊。
各个县区基层医疗发展都各有优势,不过目前全县区的医联体信息系统尚未融合,正在逐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大数据中心和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在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
自2017年以来,丰宁县按照国家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持续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始终围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思路,致力于传承中医药事业、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基础等工作。狠抓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并且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指导和居民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宣传,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
丰宁县尤其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中医药临床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积极采取多种举措,多渠道、多层次加快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步伐。
一是名中医培育与学术经验传承。利用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重视名中医在全县的学术示范和带头作用。在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内挑选有素质、有水平、有潜质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签订师承《学术经验继承协议书》,实行学术经验继承人动态跟踪管理。
二是农村中医骨干培养。根据县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实施方案要求,以培养一支具有一定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农村中医骨干队伍为目标,采取“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跟师学经验”的办法,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着重培养农村亟需的中医药技术骨干和基层适宜人才。
三是乡村医生中医药素质提升。近3年来,共对200名乡村医生在秦皇岛卫校进行了中医培训,至2020年7月,已毕业97名,其他正在学习。
四是2018年开始“师带徒”,实施“中医药强县工程”。鼓励中医药及相关专业人员积极参加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中医药继续教育,认真开展临床类别中医药知识培训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不断提升基层医药人才素质水平,到2020年学员已达到100名。基本实现每名中医师熟练掌握100首以上经典处方;每名中医药人员熟练掌握200种以上中草药性味归经功效和鉴别;每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药)师完成3名带教学员任务;每名中医师至少掌握和使用4种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26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多点执业)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7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丰宁县启动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突出中医特色诊疗,发挥中医药专科优势。安排中医专业技术骨干,筛选出10余项简便、易学、有效、实用的中医药适宜推广技术,并积极推广用于临床。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深入开展,医院的中医特色更加凸显,中医药临床适宜技术广泛推广并吸纳大批受众。以县中医院为例,内科、外科等病区都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广泛开展针灸、推拿、熏蒸、耳穴压豆、火罐、穴位贴敷、中药塌渍等中医治疗项目,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治疗,提高了诊疗效率,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普及推广中医“治未病”思想,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慢性疾病不仅是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县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脱贫问题。为有效落实慢性疾病“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治未病策略,丰宁县组织专业人士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太极拳、五禽戏的全民推广,积极发挥“伏贴”在“冬病夏治”中的防病保健作用。通过普及推广中医“治未病”思想,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预防疾病发生;减轻或逆转危险因素,促进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规范化治疗和疾病管理,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防止伤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