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管理机制现状
1.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本次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暴露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才短缺问题。在医护人员配置方面,天津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有待扩充。乡镇卫生院年轻的医疗后备力量并未及时充实,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具备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知识有限,具有公共卫生学术背景的专业人才队伍缺口较大。基层公共卫生学科队伍建设未引起基层医疗机构的普遍重视;基层医疗机构中,缺乏能够熟练运用公共卫生领域知识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管理机制的专业人才。
2.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建设资金保障现状
虽然国家相关部委和多个省市区均已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如《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经费保障 切实加强防控经费管理的通知》等,以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经费,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3.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尚未形成医防融合系统化平台。疫情防控平台建设的基础来自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实现其从传统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但近年信息化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在基础信息收集、录入、标准使用等方面未能统筹开展,更未建成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大量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4.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能力建设现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应对公共卫生重大疫情防控方面,其应对能力仍有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早期、主动监测和预警能力不强,难以预测疫情走势以作出相应的响应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疾病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资源有限,难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新发疫情导致的患者数量短时间内增加这一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检验检测能力不足,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应对疫情带来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