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沉默,还是沉默。
《西海日报》405会议室,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
第五支部正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根据报社安排,原停薪留职在外数年的朱平重新回到报社,被安排在第五支部,驻支部副社长、机关党委书记张帅介绍了下情况,要大家表个态。
“朱平,我和你在晚报同事几年。记得那时你刚从技校后勤部调进报社,那时你是敬业的、阳光的,也是求上进的。我希望你还能回到那个时候,这是我对你的期望。这些年,你离开报社,在社会上闯荡,我们也都知道你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犯了些错。毛主席说,人都会犯错误,改了就是好同志。所以,我们也希望你能以壮士断腕之决心,把这些坏习气改掉。否则,半年后我就会劝你退党,或者报请上级组织开除你的党籍。这算是我对你的警示。你到了第五支部后,每月向我写一份思想汇报,将你一个月来的思想体会、工作感受和生活情况等向我和支委会报告。这段时间,支部会全力帮助你。这算是我代表支部对你的挽留。”沉默一大段时间后,支部书记陈延平终于打破沉默,深思熟虑地说了三条意见。
陈延平刚说完一会儿,一直耷拉着脑袋的朱平终于抬起头来,但此刻,他已经泪流满面,“为什么开始时没有一个人和我说这样的话,没有一个人拉我一把,偏有些人还把我往火坑里推……让我走了这么多的弯路,受了这么多的挫折……请陈书记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做一个好记者。”朱平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将这些话断续但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或许,他是真的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对他的挽救。陈书记所说的话虽然很难听,但对他又确实是治病救人的,是振聋发聩的。这就是丑话说在前头,逼你选择方向,选择正确的方向。朱平知道,以陈延平的个性,他一定说到做到。其实,自己也是下定了决心,这次一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否则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同事,也对不起陈书记。
支部大会开完后,陈延平回到了副刊部201室。他坐了下来,再次思考了下他在支部大会上的表态和对朱平的一些事来,想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分管行政和党务,挂点联系第五支部的张副社长会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自己。
朱平是前任社长朱瑞的儿子。十二年前,当朱瑞坐上社长宝座的第二年,就把在市技校办公室做内勤的朱平调入报社的子报《西海晚报》做记者。当然,25岁的朱平来报社之初,是一个好小伙,就像大多数走向社会没几年的青年一样,有着远大的理想,有着自己的抱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可随着父亲在报社位置的稳固和威望的提升,朱平身上也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朱平都没能觉察到。比如,经常有同事隔三岔五地请他吃饭、打牌,有之前很少和他联系的同学、熟人约他唱歌、喝酒,比如,报社小车司机经常性地带他出去玩,教他开车,并怂恿他在没有驾照的情况下独自开车,甚至开回家,等等。
在权力的拥护下,朱平更是放松了警惕,迷上了喝酒、唱歌、打牌,业务本就不熟不精,一放松就更是一落千丈。业务上得过且过,生活却日渐迷茫,最终还沾染了赌博和吸毒的恶习。花光了自己的工资就问老子要,要不到就问朋友借,向同事借,甚至借高利贷,终于被债主追到报社来,吸毒的事也隐约败露,没法正常上班了。六年前,已经退居二线的朱瑞不得不求下任社长看在自己的面上,给朱平办了停薪留职,算是保住了职位,没被开除。可朱平没了报社的约束、管制,更是滑向了堕落的深渊,一度从人们的眼里消失了,没了任何声息。
市里开展吃空饷人员和在职不在岗人员清理整治。西海日报社有两个人。一个是印刷厂的一线工人张华,早些年停薪留职自己办厂,据说风生水起的。这次清理整顿,他直接辞掉了印刷厂的工作,编制、身份也不要了,专职当总经理。另一个就是朱平。朱瑞考虑了很久,又厚着脸求了现任社长刘海洋好几次,还担保儿子已经改好了,一定不会影响报社工作。碍于情面,在朱平写下保证书的前提下,刘海洋才勉强同意了朱平回报社上班,还留下句话:先上着,看他的表现再定。当然,这些只有班子的几个人知道。
其实,刘海洋知道,如果朱平“贼心不死”,没有彻底戒毒成功,那么他就始终是个不定时炸弹,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引爆,一旦引爆,后果将非常严重。就在前几天,市卫生局下属单位中心血站的一个工作人员因为吸毒问题暴露,血站主任受到市纪委巡视组的诫勉谈话,最后被记过一次,相关人等都受到纪律处分,单位也被点名通报,本人被直接开除。作为市委党报,如果发生这样的事,处理无疑会更严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是基于这种利害关系,刘海洋决定将朱平临时安排在后勤服务部上班,组织关系放在第五支部,由陈延平这个从部队回来的作风过硬、有着良好口碑的书记,来调教管理他。加上有副社长张帅直接盯着,更放心些。
刘海洋想,从自己进入报社的那一天,好像就和朱瑞有着没完没了的纠结。哪怕现在朱瑞就是退休了,他的影响还是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