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报新方向

办报新方向

当市委宣传部《关于同意〈关于西海晚报与泰立电子合作办报的工作方案〉的批复》文件以特事特办,最快速度到达西海日报社时,晚报的员工们吃下了定心丸:真的不用解散了,好好干!

《西海晚报》的“柳暗花明”式逆转,在市委宣传部高层其实也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或者分歧。眼看还有几天晚报就要正式停刊了,却“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切全部推倒重来。当然,意见无外乎两种,一种是认为晚报能够在最紧要关头出现奇迹,那是“命里不该停”,冥冥中有股力量,让晚报能够有重生的机会,晚报不是“关张”在我们手上,不是“关张”在眼前,晚报的这些员工又能继续有立业之地,这是幸事、好事。另一种是认为晚报和企业联合办报,今后的意识形态把控和报纸安全出版方面难度会加大。停刊了肯定就少了这些麻烦,与企业合作办报,这些当然是重中之重。企业会不会唯利是图而放弃阵地?报社会不会因为企业投资了就被施加影响而丧失意识形态主导权?这都是未知的问题,谁敢保证不出情况,不出意外呢?

当然,一切都得朝前看。在这种观点下,部里最终还是同意了晚报的工作方案,并上报给市委主要领导。在征得主要领导同意后,才以最快的速度批复晚报合作办报方案。

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办报有了新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以新闻立报向新闻与服务共同立报过渡。

这种服务过渡体现在由原来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全体市民为重心转向服务中心工作、服务读者兼顾服务定向企业。当然,企业员工也是市民之一。企业就是以泰立电子为龙头的西海市全力重点打造的、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题的电子首位产业。从这个角度说,《西海晚报》的改革反而更加贴近中心工作,更贴近市民。

《西海晚报》不更改报名,也不扩版不提价,连办报宗旨都不变。

最后的合作方案也很快确定下来,并以合同方式签署。合同一签五年,以联合办报、风险共担的方式进行合作。经过核算,最后确定泰立电子当年投资260万元作为联合办报资金,占《西海晚报》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西海晚报》每天用一个整版刊发泰立电子的相关新闻或招聘信息、产品研发动态及每周一个版的副刊“泰立之家”。前期办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泰立还承诺,根据办报需要和实际发展情况,前三年保证每年不低于200万元资金投入。约定双方都要致力于继续开拓市场,创新平台,多多寻求合作办报第三方,合力打造《西海晚报》平台为西海媒体界的新航母,媒体融合的新旗帜。

晚报原有工作人员方面,经过充分考虑,最后有五个人,他们已经联系好新单位,且觉得新单位更利于自己发展,也不好回绝,表示到新单位上班。其他的人继续留在晚报工作,重新签署合同,与晚报共进退。

王剑立即以日报总编助理的身份到任晚报总编。

到任当日,晚报召开职工大会,刘海洋、李平亲自到场,宣布任命,并发表热情洋溢、充满希望和信任的讲话。王剑也当场表态,愿意和晚报的“老战友”们继续携手同心、并肩战斗,一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职工大会开成了动员大会,誓师大会,晚报员工群情激荡,信心满满,积极性空前高涨,似乎恨不得立即就真刀真枪地和“敌人”干起来。

职工大会后,晚报全体人员也立即像冲出战壕的战士,开足马力,全力奔跑起来,一些工作不用安排,就做得妥妥帖帖。新的晚报机构也运转起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当务之急是晚报的发行工作。

在有限的时间里,王剑立即召集相关人员,现场制定紧急发行方案,亮出几大“撒手锏”:一是请日报社领导带队分片到各县区做工作。此时,日报的发行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差不多达到了日报需要的发行目标,也就是保持往年的水平。现在,正好可以腾出手来突击晚报的发行,现场发行,现场定目标;一是与烟草、交警、教育、运输等几个曾经有合作的大部门主官协商联合办刊,合作办刊,描摹西海晚报的发展前景,媒体融合的美好前景,说不动的请社领导、部领导出面,特事特办;三是紧急与原有的一个个小记者家长联系、与学校联系,承诺优惠条件,保证小记者总量不下降,承诺活动更精彩;四是请泰立公司给予大力帮助,直接征订3000份,订到本集团所有车间、班组,赠阅到相关园区、同行企业、上下游企业……如此紧锣密鼓的运作下来,在2020年的1月中旬,竟然也有了15000份的发行量。这乐坏了王剑。泰立公司也表示了极大的惊喜,看到了《西海晚报》人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合作起步良好。

王剑现在在晚报搭的班子是除了原有的副总贺小军、郭永华外,还从日报采集中心带了名得力干将丁亚军过来,也是副总,负责采编业务。同时,将原来晚报广告部主任余智伟也叫了回来,提拔为副总。如此,五个人的强有力班子,让晚报也更具战斗力。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过去三个月的发行任务,这一突破性的效果展示了新的晚报班子的能力和全体晚报员工的工作热情、效果。日报班子也喜在心头。宣传部的几个领导,也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报纸的破月发行数量还在继续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