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厉风行

雷厉风行

当天下午3时,泰立电子就将200万元现金转至原本已经基本清空了的晚报账户,并设立了一个改革专户。这200万元的到账,标志着晚报开启了复活之旅。

雷厉风行。一切工作立即高速运转起来。

工作组成立。刘海洋和李杰亲任组长。报社派出了晚报分管领导周宾、纪检组长郭晓雪及晚报总编周海刚、日报社办公室主任肖小平等12人团队。泰立电子派出了以负责工作组日常工作的副总经理邓小波为首的8人团队。工作组内设行政、发行、广告等6个小组。各小组很快明确各自职责,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当刘海洋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报告此事后,部长首先表示自己坚决支持,并立即电话商榷了几名部务委员,达成认同此做法的共识后立即报告给市委书记。

鉴于时间紧迫,书记思考后也当即表态,原则上同意。并表示,合作办报中日报应该控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出版安全关,其他经营权、广告发布权、人事权都可以放开;尽快提交一个详细方案上来。

得到宣传部长和书记的肯定后,晚报的改革才正式进入轨道,从面临悬崖的咫尺距离处踩下紧急刹车后,再次紧急启动,倒车,改道借船出海,扬帆起航。

合作办报并不是没有经验可循。同在一个省的兄弟市《瓷》报,一开始就是走的市场化之路,走的股份制合作办报之路,与当地企业合作,异军突起,十多年了,越来越红火,即使在当下融媒时代,同样风生水起,正在筹办建立报业集团。《西海日报》特别是晚报的老总们和瓷报的老总们也都有交集,也会走动。因此,瓷报的办报合作之路,很多人也心中有数。如此,晚报与泰立电子的合作方案也就更轻松些,并不算“一摸黑”。

当刘海洋和李杰等高层达成最终合作意向后,细节问题也迎刃而解。

其实,问题也很简单,晚报最关键的是要生存,要活着,然后再考虑好好地活着。而泰立电子则是要活得更好,更滋润。晚报有平台,有成熟的专业人才队伍,有几十年的办报经验,苦于受“融时代”影响太深,没有选准好突破口,走入死胡同。泰立电子自身员工数万,分厂五家,员工大部分来自西海各县市区,有着庞大的家属、亲友团队,需要有自身的宣传平台,需要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阵地。何况,企业每年本来就有一笔不菲的文化、宣传经费。现在,正好用活此项开支到与报社合作办报上来,一举多得。因此,泰立电子需要的是有一个宣传自身企业文化的全市性平台,有良好的专业人员运维公司的网络、微信等自媒体,这与晚报正好是一拍即合。同时,李杰一直以来就和多名企业老总有过私下交流,要办一个反映全市各龙头企业的刊物,或者网站。有多名老总也表达了相同的意向,并许诺,只要李杰有所行动,一定全力响应。如今,正好借晚报停刊这个机会,合作办报、办网,可以解决多方之需,何乐而不为。

一个通宵加一个上午,合作办报初步方案就出来了,分别呈到了刘海洋和李杰的桌上,两人分别在大方向上把了关,交换了看法。初步方案也到了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手中。

21日下午,第一次工作组协调会在西海日报社社长办公会议室召开。协调会对方案进行全面讨论,一条条过,一条条全面斟酌推敲,充分尊重双方意见。

与此同时,晚报不用解散了,将与泰立电子合作办报,重启发行的消息在21日下午就在一部分人中传开。到了21日上午,晚报账上到了200万现金后,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了,明确了,这激扬着报社每一个人的心胸。晚报人更是群情激愤,他们个个都像打了鸡血样,激动、兴奋之情长久回荡在各个办公室的角角落落,回荡在每一个跳跃的按键上、每一个轻捷的脚步里。

“我不想离开晚报,也不用再去找工作,太好了!”

“能留下我也不离开晚报,我会推掉联系好的新单位。我说过,要陪晚报走到最后一天!”

晚报员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晚报改革,哪怕是改革才刚刚启动。

下午的讨论会结束后,方案修改版本很快出来,几次调整校改后,刘海洋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党组专题会,决策晚报联合办报事项。会后,刘海洋签发了《关于西海晚报与泰立电子合作办报的工作方案》文件,上报市委宣传部并常委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