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记联欢

警记联欢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

2011年11月8日,中国第十一个记者节来了。

记者节前半个月,西海日报社召开社长办公会,确定联合西海电视台与市交警支队联袂开展庆祝活动。此前,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向刘海洋表达过此意向,由他们做东,邀请日报、晚报和市电视台、电台中层以上干部及一线记者、编辑开展联欢会,庆祝记者节。节目由各单位分别组织,主持人由交警、日报社、电视台各出一人。

作为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而又称得上是强势单位的市交警支队与市属主流媒体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都开辟了“安全出行 文明交通”“红绿灯下”“交广100”之类的专栏。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保有量也逐年增多,去年一年西海市仅中心城区就增加了5000多辆。但通过主流媒体的常年宣传和交警部门的全力维护,西海市的交通秩序却一年比一年好,主要干道还没有出现堵车现象,基本上一个绿灯就能一次通过,即使在主干道也是如此。这也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所津津乐道,并看作是城市慢生活和宜居城市的标志之一。前年,刘海洋带着陈延平随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闻干部培训班到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其间,有几个朋友相邀小聚,其中有一次到浦东赴晚宴,虽然提前了一个小时,五点不到就出发,但还是在七点半才到。吃个饭走了2个多小时的路程,光的士费就好几百。大城市的堵车真正让刘海洋有了深切体会。

很快就到了11月8日。市白鹭宾馆四楼多功能厅能够举办四百多人的酒宴和活动,联欢会就在这里举行。多功能厅的正面悬挂了一幅20多米长的横幅,“铁肩担道义 妙笔著文章——庆祝新中国第十一个记者节联谊会”,落款是市交警支队、西海日报社、西海电视台联合主办。

联欢会是以互动形式举行,在主持人介绍完各方来宾后,就一边开展文娱活动,一边慢慢就餐。当然,正餐前先是上水果点心。一线的记者编辑和一线的交警,特别是宣传口子的交警都很熟悉,领导间也常走动,所以没有隔阂感,气氛非常好。陈延平也准备了一个节目,演唱一曲《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这个曲子不是那么流行,由张恒原唱。在歌厅曲谱里,张恒只有这一首歌。陈延平在一次偶然中听到这个曲子,那一年,他的女儿也刚好13岁。听着听着,他竟然听哭了。他感怀生命的脆弱,也为曲子的忧伤所侵染。从此,他迷上了这个曲子,在很多场合都唱过,越唱也越投入,也越有味道。特别是他的朗诵,甚至超过了张恒本人,一下子就能抓住人心。

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又凄婉的故事。一个美丽、聪明的小姑娘,对音乐天生有一种迷恋。她的音乐老师为了精心培养她,就为她在每个周日单独授课。很长时间内这已经成为一个定式,每个周日的那个时间,老师都可以听到那个甜美的声音:老师,开门。突然有一天,老师在这个时候,没有听到这个熟悉的敲门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小姑娘一直没有出现。老师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他急忙下楼去。正好听到几个人在谈论什么车祸的事情,说是一个小姑娘出事了。老师发疯似地按照小姑娘经常走的路线跑去。远远地看到了一群人围在一个车祸现场,老师分开人群,一个他熟悉的红色书包和一摊揪心的血迹闯进了他的视线……

演唱前,主持人结合当下的交通宣传主题,结合这个曲子的格调,又进行了一番渲染,以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陈延的演唱把大家带到了一个悲伤的环境中,好在他在段落间隙中多次旁白,说祝福我们的孩子们健康成长,祝福天下的孩子们都平安、快乐。也说到每一个司机、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要文明出行。如此,也算调和了一些悲情。陈延平的表现也令西海日报社的所有员工刮目相看,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陈延平唱歌还唱得这么好,说又发现了这个才子的另一面,真是多才多艺。

联欢会文艺节目结束后,就进入正式敬酒阶段。一个个活跃或者不活跃的都端着酒杯,迎来送往,说着客气敬仰的话,好不热闹。刘海洋陪着新到任的社长罗文方等社领导和电视台的领导、交警队的领导同在中央的一桌能坐二十人的大桌。这桌也是最热闹的,各媒体、交警支队警员们轮流着前来敬酒。同时,这桌也是酒量最好的,其中电视台的郑副台长是全市都有名气的,不仅能喝还能说,喝到高潮时典故、笑话、段子一个接一个,往往把气氛搞得热烈而融洽。交警支队队长王长安也是个才子,脱口成章,还能现场吟诗,对人又特别温和。在西海,他是很受人尊敬的。

联欢会闹腾到晚上近10点,大家才带着余兴,一个个满面红光地陆续离开。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