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新闻传媒集团成立

西海新闻传媒集团成立

“小川,你编的这则微信非常接地气啊,是典型的‘标题党’。当然,不是哗众取宠的‘标题党’,是用心制作了的‘上联天线、下接地气’、通俗易懂的‘标题党’。我看着都很过瘾,很有吸引力。”

王小度一接到日报社推送的当天“今日头条”官微,就在工作群里发了条微信@“全能编辑”郭小川说道,并连发了三个“强”标。

也是从2021年元旦开始,报社已经着手对新闻一线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对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全部新闻业务人员归口到融媒体中心,暂定为副处级单位,由王小度兼任首任中心主任,被称为报社权力最大的主任,因为管的人最多、责任重大。中心是报社采、编、出版(上云上网上微上端)业务的中枢,与经营彻底脱钩,人员为报社原有的编辑部、采访部和新媒体中心、周刊部、副刊部等部门的业务骨干。中心设三个副主任,分别管理采访、编辑、网络三个方面的业务,全力做好“一报两微两视频两抖音,一云一网一头条一客户端”的新闻采编和报纸出版业务。但各项业务间,又是紧密相连、统筹管理、互相合作的,体现出“融”的重要性。至少,过去打乱仗、采访经常撞车、责任不明确的现象是不存在了。相反,每一个人的职责强化了,记者都是“三栖”的,都会写稿、拍照、摄像;编辑都是全能的,同一个稿件,既要编报纸版,也要编网络版、微信版,有时候还要编H5和官方抖音,真是风格各异,要求对稿件全面把握、融合,对受众兴趣爱好全面满足。

融媒体中心目标要求为全力做好新闻业务工作,也就是作为一家报社的最核心工作,要全力出彩,确保安全,这个刘海洋和李平有深刻体会,一点不会放松。

而晚报,在王剑的要求下,也组建了视频部,招聘了专职摄像记者,向短视频和微视频进军,开设了“吃遍西海”“走遍天下”“陶醉西海”等系列专题栏目,既是广告赚餐饮业、特产业的钱,也是补齐报社短腿,有了报社的“小电视台”,“融”得更全面、更出彩。

正是这种“融合”的要求,记者编辑们私下说,他们现在都成了“人精”,啥都会两刷子。

经过几个月的磨炼,日报融媒体中心的大部分“三栖记者”“全能编辑”们已经都做得得心应手了。当然,也有不少记者编辑说王小度简直就是“魔鬼”教官。

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发展一直是中国新闻舆论工作领域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6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此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刘海洋、李平、王剑等西海日报社高层和业务中坚才深刻理解和掌握了关于互联网和媒体融合工作中“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这一重要论述中所体现的观点和方法,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架构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具备了“四全媒体”的能力和素质。

西海新闻传媒集团的成立经过报社党组会和社长办公会一轮轮的推进和研究,经过市委宣传部几次部务会的讨论,终于有了具体的实质的进展:宣传部同意,市委原则上同意。待经过再一次讨论、丰富后的方案到达市委书记手上后,又经过了市委常委会的讨论,书记首肯了:等不起了,成立吧!

经过了反复论证后的西海新闻传媒集团有了新的定位:是西海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核心传播平台;集团以“西海云”大数据为基础架构,通过对西海日报社、西海晚报社进行资源重组和整合,以“三平台两基地”为产业发展战略,即融媒体新闻传播平台、电子产品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红色旅游文化国际会展中心平台和印务基地、山土货农产品集散基地。在集团内部重塑了组织体系、重建了干部体系、重构了薪酬体系、重设了制度体系,将传媒集团建成更符合西海发展需要、具有与世界对话能力的国内一流的融媒体中心。

六月中旬,经西海市委和市委宣传部同意,经过西海市国资委核算同意,集团的最后清算资产为2.5亿元,其中70%所有权归报社,30%归合作股东共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