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2015年以来的脱贫攻坚工作,西海全市上下给予了全部的热情和重视,是除了经济工作之外排在第一位的中心工作。除了中央的各项政策及全面派驻第一书记、扶贫组外,还推出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危旧房改造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开展了“三二一结对”“百企帮百村”行动等。“三二一结对”就是每个县级干部要至少结对三户贫困户,每个科级干部结对二户贫困户,其他干部结对一户贫困户。这种结对,是实打实的结对,不仅仅是过年过节送点慰问品,封个红包就了事的,而是要跟踪问效,结对干部协助村里一道,面对面地帮助贫困户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想办法,出主意,并付诸行动,甚至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后让贫困户一步步脱真贫、真脱贫。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扶贫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们,真的是“脱了三层皮”,他们不仅仅是“在扶贫点上住满二十天”,而是“五加二,白加黑”。王剑也算一个这样的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因为王剑是个事业心特别强的人,开始时,他还想着兼顾报社的工作,晚上、周末总想做点西海报社自己分内的事,可火热的脱贫工作,逼人的形势和高压政策下,两个月后就让他放弃了任何除了脱贫以外还想做点什么的想法。于是,他成了真正的农民、新禾村的村民。他开始时住在村委会,后来在他的努力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在弃用了的村小又建了榨油厂,就搬进了厂里住。每天就是和村两委的人摸情况,挖家底,跑项目。贫困户家、村委、乡政府、县市有关部门,成了王剑整天想着去的地方。特别是市县有关部门,当然是指那些有项目,能给钱的部门。要动土,要建设,要上产业,都离不开钱啊。上级有项目,你不提出来,不做出方案来,谁知道你需要呢。之前,王剑是反对一些人为争项目去跑这跑那的,认为是浪费时间,浪费财力物力,都是国家的钱,给谁不是给呢?但自从做了脱贫工作后才知道,“跑”确实是很重要,很必要的。

除了“跑”部门,王剑还爱跑山场,跑田野。他无数次随村干部、贫困户到村里的山场摘木梓、炼山、察看林场改造,甚至全程体验了贫困户们在山上自制的土窑里烧木炭。王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与了“炼山”。炼山就是人为控制的放火烧山,是当地村民为了植树造林在已经采伐过的或适宜造林的山地上用火烧来清理林地的一种营林措施。村主任说,村里炼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一种习惯。王剑参与的是基地的“炼山”。炼山前,将火道清理出来,也就是将要炼山的林地四周特别是下风口,砍除一切灌木、杂草,清理出一条宽阔的防火带。然后选个没有风的日子,一片片地烧毁炼山区的灌木杂草。王剑还知道了炼山的利弊,有利之处主要是炼山能较简单、迅速、彻底、经济有效地清除不适宜的自然植被,进而清理空间;对土壤具有短期激肥效益,有利于林木早期生长,促进林木提早郁闭;炼山能降低螨类等虫病危害,是切断害虫食物和寄主的重要手段。而不利之处主要是会造成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水、土、肥流失,污染空气等。

王剑内心喜悦,扶贫不仅让自己成了农民,还成了半个林业专家,指不定哪天还成了渔民。

王剑跑田野,有一项工作就是为了寻找适宜开挖鱼塘的田地。村里的水源好,是山上岩石缝里流出的真正的“矿泉水”,且流量充足,四季不断流。一些渔民已经试养过,用这山泉水和草养的鱼,鱼肉特别鲜嫩,价格比喂饲料的鱼差不多要贵一倍,还供不应求。因此,王剑和村里商量,要在生态种养基地上养上那么几十亩鱼塘,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们种草,如此也可在脱贫路上助上一臂之力。果然,这新开的十亩鱼塘当年就为合作社增加了近十万元的纯收入。

贫困户们也跃跃欲试,嚷着要扩大养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