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报道中心工作

浓墨重彩报道中心工作

挺起西海经济脊梁!

这一直是西海市对西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下称西海高新区)寄予的厚望。因此,对西海高新区的报道,全市媒体也一直都是浓墨重彩,不惜重点版面和时间段,因为这就是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啊。

西海市自2008年开展“走两区看变化”活动。在西海市,春节过后,一般是上班第一、第二天由书记、市长带队,开展大型集体植树造林活动。植树结束后,再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队“走两区看变化”,主要是走访全市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和中心城区,看今年与上一年的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有什么新变化,取得什么新成就,上一年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以此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园区城区建设步伐,激发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工作干劲。“走两区看变化”现场巡回活动后,召开流动现场会暨上一年度总结表彰会。

2011年的“走两区看变化”已经是连续第四届了,市里觉得开展这样的活动,对检查上年度工作落实,提振新年度工作激情、信心、动力大有好处,对鞭策后进也能打到痛处,让“后进”在先进面前红脸,在“问题”面前后背发凉。对这项活动,《西海日报》和晚报都当成年度经济工作重头戏来策划。从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起就做出详细安排,有些工作甚至年前都已经做了相关铺垫。

作为分管晚报采编业务的副总编王剑,也参与了此次“走两区看变化”中市委书记一组的全部行程。“只看新项目,不看旧项目”“现场‘晒承诺’,实地察结果”“当场打比分”,几十位参会代表不顾跋涉疲劳,途经五个县(市、区)以及西海高新区,观摩项目近三十个,大家看得仔细、比得认真,每个县(市、区)都铆足了劲,把过去一年来“两区”和森林城、卫生创建中最有特色、最能体现当地发展水平的项目亮了出来,接受这次春天里的特殊“检阅”。当代表队一行走进西海高新区时,一批亿元以上甚至几十亿元的重大项目成为园区“新贵”,夺人眼球。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等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红红火火,西海经济走廊集聚效应显著,处处奏响速度与质量协奏曲。世界五百强所属企业硕科技二期再投10亿元,预计年产值达8.5亿元;国家工信部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优利科技年产七十安动力锂离子电池10万套,列居全国锂电行业前三名;总投资5.8亿元的嘉禾电子为禾川第一个拟母体上市企业,目前已进入辅导期……一个个项目看下来,总是让王剑和与会代表们眼花缭乱、心潮澎湃。

两天半的行程结束后,四个组全部汇集到西海高新区。2011年的全市“走两区看变化”流动现场会暨2010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于2月27日下午在西海高新区举行。

从西海日报记者部主任、首席记者李平所写的头版头条稿件可见一斑,标题是:“我市‘走两区看变化’总结、年度工作表彰暨重点项目推进动员大会强调——实现决战‘两区’新突破 形成决战‘两区’大合力”,开篇就用“这是一次项目检阅会,也是一次经验交流会,更是一次发展鞭策会”为“走两区看变化”流动现场会定调,“全市要紧紧围绕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根本要求,继续深化‘两区’建设成果,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西海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市委书记陈闻道在会上对决战‘两区’四年来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评述,具体表现在:决战‘两区’,推进了西海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性突破,拉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提升了西海在全省的位次,锻炼了干部队伍、锤炼了干部作风。决战‘两区’的四年实践,深刻改变了西海的面貌,有效推动了西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些变化,成了‘十一五’期间我市发展中的精彩一笔。并号召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决战‘两区’战略。要全力引进一批大项目、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大平台,迅速做大园区总量;通过着力培育做大西海新区城市群,迅速做大城区规模;同时,要加快园区产业集聚,以特色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企业集聚;以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以西江经济走廊为核心,加快推进要素集聚。通过降低进城门槛、打造宜居环境、繁荣城市产业,进一步加快城区人口集聚……”

痛定思痛,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西海,早已经走出了“说农业大半天,说工业半根烟”的阴影,他们坚定贯彻工业强市核心战略,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推行工业项目擂台赛、巡回赛“双赛制”,推动360多个项目“登台亮相”,总投资达1400多亿元。“双赛制”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风向标”,成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主阵地”,更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首席记者李平的报道,总是这么激扬文字、鼓舞民心、催人奋进,连串的排比扣人心弦,精彩的点评恰到好处。这也是他能得到市委书记肯定的主要原因。

西海晚报社在这次报道中也不甘示弱,《抢先抓早 谋定而动 比悟赶学——全市看特色看变化流动现场会开启》,“抢先抓早,不负春光。2月18日,一年一度的全市‘走两区看变化’流动现场会开启,再次成为西海一道独有的、与时俱进的靓丽风景线。这届的‘走两区看变化’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且随记者走起。”王剑带队的第一篇报道就另辟蹊径、抓人眼球,并有些诗意的味道。在经济工作报道上,西海晚报社自有自己的分寸,拿捏得也是相当准确。即不会抢了《西海日报》的风头,也能报道出晚报的“民生味道”,“新常态铸就‘新优态’。如果说前些年我们看特色看变化更多的是看项目占地的大小、开工的快慢、投资的多少,那么今年,我们更多的是关注项目的质量、绿色的含量和民生的获得。提质增效、换挡升级成为发展主旋律。工业,向‘产业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尖端、服务前端’迈进……”晚报的报道,总有些像市民聊天一般的亲近感。同时,为了弥补单篇报道在深度、厚度上的不足,西海晚报社还从一些细节和亮点上做文章,作解读。如解读专题:

“西海千亿里程碑”——

●1123亿元!公元2010年,西海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破1000亿大关,进入全省千亿元俱乐部。

●这是历史性的大突破: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发展的格局,彻底改变老区及农业地区的形象。

●这是历史性的大转折:西海产业结构改变、经济版图改变、工业版图改变。

●西海盆地由此加速隆起,西海经济实力在省内份额飙升。

……

“走两区看变化”之后,西海另一道经济大餐也紧接着亮相——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同时开工竣工。这也是西海市为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激励动作慢、成效慢的县市区采取的造势手段,也是有效手段之一。此次集中开工竣工的一百个项目中,新开工项目56个,投资总额210亿元;竣工项目44个,投资总额127亿元。全部项目达产达标后,预计可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29亿元,利税53.6亿元。

经济报道,对西海这个过去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怎么宣传应该都不为过。因为,要实现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结构转型,就得有擂得通天响的重鼓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带动,来催促,来撩人心弦。

而这样的经济报道,《西海晚报》也不从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