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在何方
“今天的主要议题,就是解决晚报的出路问题。上周五已经通知各位,要你们做好调研,每个人都要认真发言,提出可行性建议、意见。落实到关键点上,就是:晚报是继续办下去,还是改版,还是停刊?如果是改版,该怎么改?如果停刊,如何停?不得打哈哈,模棱两可。到了最后,我们要形成决定性意见,上报市委宣传部。”周一下午两点半,504社长办公会议室,刘海洋的这段开场白后,第二〇六次社长办公会准时开始。
以往的社长办公会,总有那么一两个领导或因某种原因迟到,或因要签版而夹着张清样,或因接着个电话,而姗姗来迟。可今天,七个社领导几乎都同一时间鱼贯而入,而列席的行政办主任肖小平、晚报总编是提前到达会议室的。或许大家都重视这个专题社长办公会吧,大家都知道,现在这样广告收入断崖式的时代拖不起,对晚报还是快刀斩乱麻好。
“先请晚报分管领导周副总编介绍下情况,并说说你自己的打算和态度。周副总说完再从总编、副社长、副总编依次发言。”刘海洋说完,眼光从李平开始扫了一圈在座的各位社领导,然后再聚焦到周宾身上。
稍整理了下思绪,周宾开始介绍西海晚报社的现状:
“晚报现在还有在职在岗人员47人,其中日报编制的8人,日报编制又在日报发工资的5人,以日报名义聘用的4人,其他均为晚报自聘人员,且均为3年以上至15年服务年限人员,最近三年没有再进新人。晚报今年的发行量是16500份,其中小记者约5000人,每人一份。总发行量比往年稍有下降,但降得不多。因为,所有的报纸基本上都是各位领导和记者、编辑凭关系订的,邮局订的少之又少,很大程度上是人情报。报价去年每份提了80元,从而也实现了晚报历史上第一次发行方面的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全年能赢利30万左右。从去年起,如果加上水电费等日报帮助统一支付了的所有成本开支,晚报总体是亏损的。但亏得不大,去年是40万左右。今年,晚报每月的广告进账就十几万不到30万元,全年广告收入加上春、秋两季车展、春节食品博览会的收入,总计不到400万元,还是毛收入。晚报亏本经营着而没有关门,是因为目前晚报账面上还有大概700万元,是前些年晚报历任班子带着全体晚报人努力经营,节衣缩食攒下的家底。也就是说,从今年起,晚报已经在啃老本了。这就是晚报的基本情况。”
“说到晚报攒下的这点家底,我要补充两句。晚报账面上的这几百万元,实际上是从全体晚报人的收入中抠出来的。这些年,全市各市直单位,包括我们日报,每年都会发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如文明奖、综治奖、扶贫奖等奖励性工资,但晚报一直没有发,连一个月都没发过。只在年底象征性地发个五六千到万把元作年终奖。因为,晚报老总们也深深地知道,作为子报特别是作为改制后成了企业的晚报,在当前情况下,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所以,他们情愿自己过着紧日子,也期待着在困难面前能多办几年,多延续几年,让这些聘用的记者、编辑们有个服务场所,能多有几年饭吃。我作为分管领导,我的内心是觉得亏欠他们的。我们强调同工同酬,可实际上,日报做到了,而我们晚报远远做不到!”说着说着,周宾的声音都有点哽咽了,他或许是动了真情,内心觉得有愧于晚报的同志们。
“确实是,晚报的同志们吃了亏,也吃得苦。”在这一点上,刘海洋也表达相同的观点。其他几位社领导也跟着附和,其实大家心里都明镜一样,知道晚报人吃了亏,可同样明镜似的,深知日报对晚报也无能为力。
停顿了会,周宾接着说自己对晚报的观点,他说:“谁都知道,现在传统媒体日子难过,广告断崖式下滑。特别是走市场化的都市报系,关停改版声不绝于耳。晚报也确实难以为继。但一旦真要关停了,这几十号人怎么办?除去有编制的和日报聘用的,还有36人,他们该怎么办?作为分管领导,我真拿不起刀子赶他们下岗。所以,我的态度是,能办下去一年就办一年,能坚持一年就顶一年,或许就瞎猫碰到死耗子,迎来转机也未尝不可。”
“坚持办下去,这是我最后要说的。我的发言完了。”周宾似乎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力气似的,说完这句表态发言,人都松垮了下去。
已升任总编一年了的李平接着周宾的话发言,“我同意周副总编的意见,支持晚报继续办下去。或寻找机会突围,或坚持到走不动为止。记得我2003年从宁波回到西海时,晚报只是一份刚从县级报升格到市级都市报不久的晚报,然后,我们见证了它的发展,或者辉煌,或者徘徊。现在回过头来想,或许在有些时候,也就是晚报发展最需要外力帮助,最佳发展机会的当头,我们的帮扶力量却小了,我们的关心少了,以至于让晚报错失了在黄金发展期崛起、壮大的机会。现在全国的传统媒体形势都不如意了,都市报更是站在悬崖上,我们的晚报也是面临生死抉择。虽然我一直没有在晚报工作过,也没有分管过晚报,但我同样一直感受着晚报员工的敬业和坚持,感受到了晚报员工的力量。我相信,晚报员工们都希望坚持下去,走到最后。那么,我们总该给他们一个机会吧,给他们我们力所能及的支持吧。我也支持晚报继续挺下去,或许能等到机会东山再起!”
等到全体班子人员发完了言后,除了王小平表态说长痛不如短痛,晚报迟早要关停,不如现在就不办了的表态外,其他都是支持晚报继续挺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当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始终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晚报停刊。诚然,王小平也说得有道理,他说趁晚报账上现在还有些钱,可以作为给晚报员工的下岗补偿金,甚至能多给一点,让他们走得体面些。要是等账上这些钱全花光了赔光了,难道让晚报员工光着身子走吗?否则,日报不是还得背起这个包袱?
果然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之后,列席会议的刘小群也被允许谈了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是对分管领导周宾的介绍作了些补充。然后表态说,他想办下去,但他怕办不下去。
全部发言结束后,大家都把目光望向社长刘海洋。
作完表态性发言,刘海洋接着作总结性发言:“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和表态,根据晚报的现状,按照少数服务多数的原则,我们同意晚报明年继续办下去,并采取三条主要措施:一是所有日报编制的员工全部回到日报工作,晚报班子成员的工资在日报发,以减少晚报开支。二是明年缩版,将晚报由日出十六版改为每周五期,每日出八个版,价格维持原样。如此,发行这项可以大大改变过去‘倒挂’现象,实现从发行上多盈利。从去年的微利到赢利150万左右。虽然发行后等明年读者发现少了版数可能会有些负面作用,但先行之。三是日报对晚报没有资金上的支持,但水、电、办公设备、场所、误餐补贴等仍由日报支出、提供,晚报人员工资继续从紧,量入为出。这些意见,请小平整理好,以报社社长办公会议纪要的形式上报市委宣传部并部长。”刘海洋说完这些话,环顾了下几位社领导,问还有没有其他要说的。大家都说没有了。之后,又简单议了其他几个小问题,然后宣布散会。散会前,刘海洋又点了周宾和刘小群的名,要他们两到社长办公室来,再商量下。
在刘海洋办公室,刘小群提出,晚报总编他坚决不愿再干下去了,哪怕让他回到日报做普通记者、编辑都行。他说,从精神上到肉体上,他都坚持不下去了。
这次决定晚报新年度是否仍坚持办下去的会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一次对晚报的认可度的会议。报社班子成员大部分都认可晚报,也认可晚报对日报的贡献。这,其实比工作上的支持更重要。如果早些年,日报领导班子能有这样的观点,达成这样的共识,估计好些晚报骨干也就不会那么急于要离开晚报到别处去。晚报留着这些骨干,或许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同时,有晚报领导班子这样一致的肯定和支持,或许晚报已经强壮得不惧怕任何“断崖式”下滑和媒体变革的风浪了。
可是,时间不会倒流。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或者已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