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刊与《南都》的强势表彰
过去的2020年,对西海来说,和全国各地一样,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抗疫上勠力同心、稳中求胜,实现“双零”目标;在抗洪阵地上誓不言退、力夺全胜;在发展赛道上提速超车、驭势制胜,取得GDP达五个点的正增长;在小康征程上奋力冲刺、决战决胜,交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的亮丽答卷。西海日报社人和全体西海人一道,欢欣鼓舞,内心喜悦。
一切终将过去,未来更加美好。
2021年新年伊始,传统媒体里的都市报系仍是一片哀鸿,一些曾经熟悉的身影悄然淡出了历史舞台。
和往年一样,一些好事者又开始盘点新年里停刊休刊的纸媒们。粗略一算,就有《新京报》《都市消费晨报》调整刊期,《都市资讯报》《遵义晚报》等近十家纸媒停刊。新媒体大势之下,纸媒的出路只剩停休刊?人们再次发出质疑。传统媒体在融合的当下,究竟该如何走?
且再听听新年伊始这些倒下或者萎缩的传统媒体的声音,看看他们告别的身影:
《新京报》订阅广告显示,2021年《新京报》调整刊期,周一至周五出报,逢法定节假日休刊。
乌鲁木齐第一大报、新疆市场发行量最大报纸——《都市消费晨报》也从2021年开始正式调整期刊,由以往的日报正式调整为周刊,每周三出一期。
而更多的纸媒选择在2020年12月31日按下停止键,或者打上休止符,据传媒内参统计,又有近十家纸媒选择休刊或停刊。新年停休刊,已经成了纸媒的惯例。
《都市资讯报》停刊——
停刊通知: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停刊,原有福彩相关业务,转到《新晚报》刊登。
《遵义晚报》停止发行纸质版、继续出版电子版——
贵州媒体《遵义晚报》在微信公众号刊文《别了!是为了更好重逢》:
陪你走过2020,当新年的钟声响起,《遵义晚报》纸质版就此与你告别。为适应新闻信息传播生态的深刻巨变,响应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号召,落实新闻媒体主力军挺进互联网主战场的要求,强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遵义日报社做出了停止发行《遵义晚报》纸质版、继续出版《遵义晚报》电子版的决定。
《益阳城市报》停刊——
《益阳城市报》编辑部刊发停刊词《永远的情怀》,宣告《益阳城市报》完成历史使命,正式停刊。《益阳城市报》由益阳市广播电视台主办,是益阳市唯一一份定位于市民百姓的都市报,创刊于1992年。
《皖北晨报》休刊——
安徽宿州市唯一的都市报刊《皖北晨刊》,在发行了17年后,宣布休刊。休刊词《感谢有你,一路相伴!》里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改革的大潮汹涌而至,今天,我们顺势转身,和您说再见;明天,我们将重整行装,再次出发。
《皖东晨刊》停刊——
《皖东晨刊》创刊于2004年7月1日,隶属于滁州日报。12月31日,《皖东晨刊》发行停刊纪念特刊《告别,是为了更好地遇见》:搭载上融媒体的快车,我们将会以更加智能、更加迅捷、更加便利的方式与你再度相见。
《铜陵日报·铜都晨刊》停刊——
《铜陵日报·铜都晨刊》在头版《致读者》里写道:
2021年,《铜陵日报·铜都晨刊》的期号定格在了5096,2021年1月1日起,内容将在《铜陵日报》民生版重磅登场,我们将继续与市文旅局合作,做精做细《文旅周刊》专栏,《老年风景》《校园内外》《健康养生》等专版、专栏还将定期与您相约。聚焦社会发展、民生诉求与热点事件,着力打造名记者和名专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深度报道也将与读者一一见面。
《广元晚报》《内江晚报》《德阳晚报》休刊——
据四川日报官方微博显示,2020年12月31日午间刊发四川三晚报休刊消息:
12月31日,广元晚报、内江晚报、德阳晚报宣布休刊。
感谢陪伴!我们不说再见!
与此同时,2021年1月末,都市报系老大哥《南方都市报》召开的2020总结表彰会暨2021年动员会的消息也同样惊艳着、轰炸着传统纸媒人的眼球。该报在GA07版隆重刊发了《南方都市报2020年度总结表彰 八大奖项重磅出炉》消息。榜单显示,过去的一年,南都按照移动优先、数据优先、用户优先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夯实了智媒转型路径,构建起“优质原创+创意传播+智媒服务”三大核心能力,形成了“原创报道、新媒体、视频影像、智库数据、视觉设计、线下活动、技术服务”七大核心产品。总结表彰会上,年度先锋产品、年度融媒报道、年度杰出员工、年度优秀员工、年度优秀新人、年度总裁人物、年度总裁报道、年度总裁产品奖八大奖项重磅出炉!多达16项年度先锋产品奖及319人次以上的个人奖,可谓阵容强大,获奖者所获奖金没有说,但据知情人讲,“非常可观”。一些如智库数据、视觉设计等服务项目名称,一些如先锋产品奖、总裁产品奖等奖项名称,让像西海晚报这样的地市级媒体人叹为观止。
类似这样的消息,西海日报社李平、王小度、王剑及几个思想精锐都经常关注着。南都的颁奖消息也是王剑转发到报社大群的,转发目的:以示鼓舞。都市报系老大哥强大着呢!
转发后,王剑在私下还和李平、王小度他们几个进行了讨论。
“智媒——转型!我们还在努力‘融’媒,人家已经早就是智媒了,而且还时刻瞄准转型升级!这就是差距啊!我们不努力创新,怎么行?!”西海日报人总是觉得跟不上趟,即使如王剑这样算西海媒体的先行者,也是这般想法。
“在我们很多地市级晚报都市报媒体人还在谈或正在尝试、摸索媒体融合时,南都已经在谈‘智媒转型升级’了。之前12月6日上午在‘智媒赋能治理高峰论坛’上,南都报系党委书记、总裁梅志清在主旨演讲中就讲了这样一番话:媒体从来都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之治’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媒体的协同共治功能更应得到进一步强化。她还说,当前,技术正如此真切地深刻地改变并将继续迅猛地改变媒体的生存逻辑,没有一家媒体可以包打天下、无处不在。‘对于机构媒体我们有六个判断:资讯生产传播优势在弱化,算法要由主流价值观驾驭,大众媒体也需要垂直生产,协同治理功能是新增长极,精准用户私域流量是蓝海,技术赋能是充分必要条件。’人家的经营理念把我们都不知道甩出几万里了。不服不行啊!”
“是,我也看到了这则消息,说2020年,南都在‘办中国最好报纸’的基础上提出‘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的愿景。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正式成立,以数据生产为核心、以智能技术为驱动、以行业标准制定为抓手,致力成为区域和行业公共治理链条上的一环。梅志清说了句‘我们的智库产品是对公共内容产品链条的延伸。好的新闻产品不一定是好的智库产品,但好的智库产品一定可以产生出好的新闻产品’。说得多好啊。难道我们只可仰望吗?而且,他们还说了,今年起南都智库产品全新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了内容生产的全面转型。”
说起南都,不仅仅是如李平、王剑们一脸的神往,估计当下中国无数的传统媒体人特别是中部和西部传统媒体人都必须仰视且无法企及的。
“梅志清说,‘我们希望成为新型内容生产者,有价值的数据供应商,重新定义主流都市媒体的内容门类。’人家那话多大的眼界,真的叫掷地有声,和我们过去所讲的纯粹的‘新闻内容生产者’‘新闻工厂’不可同日而语,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说起这些,王剑似乎受到了打击,一脸的自卑。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媒体融合领跑人,规则的制定者。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立足本地实际,做好自己的工作。你们做得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一定会更好。”李平鼓励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