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招兵买马

首次招兵买马

“亲爱的,我已经做出决定,离开西海,请你原谅。”芷兰低着头,偎在王小度的怀里,声音轻细得要听不清,语气也十分的游离。

一阵沉默后,抱着芷兰的王小度也同样气若游丝地说道:“我知道你会做这样的选择,我到底还是不能改变你。但我不怪你,我也无权责怪你。”

“我希望你过得好。虽然我的心底是不想你离开西海,离开我。但我还是祝福你在苏州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有更好的归宿,更幸福。”王小度用力抱了抱芷兰,似乎在传递他的力量和信任。

芷兰决定离开西海,主要的原因是她父亲调回到了他们的祖籍地苏州。毕竟西海和苏州是两个有着天壤之别、不在同一个档次的城市。对郭琼的父亲来说,能回到老家、回到有着天堂之称的苏州,是他毕生的愿望。如今,郭琼的一个叔叔已经是苏州的市委副书记,在叔叔的帮助下父亲很快就调到苏州并站稳了脚跟。在叔叔的帮助下,又为郭琼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接收单位,非要她回去不可。作为独生女、一向又乖巧听话的她,不得不考虑父亲的安排。经过反复的斗争,在父母的劝说下她终于下定决心随父亲去了苏州,手续都办好了,今天算是最后的告别。而且,这种告别隐隐地有着某种更加残酷的意义:分手!

做出这样的选择,对郭琼来说也是非常心痛的。在她的内心,她不愿意离开王小度。这几年来,对王小度她已经从认识到相知到相爱而且是真爱了。她是用自己的一切来呵护着这份爱,她相信王小度也是用了心,用真情在呵护着。他们彼此都相信他们的爱情是美好的,是会有结果的。

因此,当郭琼抵挡不住家庭压力提出要离开西海时,王小度和郭琼进行过无数次的争辩。但每次都不欢而散,爱情输给了亲情。

王小度最后说:等你!

郭琼也说:等你!等你来苏州。

郭琼调离《西海晚报》并离开西海后,晚报的招聘工作也正式启动。

《西海晚报》所要招聘的人是以《西海日报》的名义招聘的,这也是刘海洋和马建国努力的结果。开始,晚报也考虑了就以晚报的名义招聘,面向全市招,但后来又考虑到晚报在全市影响力不大,又是没有编制的,怕那些眼高手低的应届大学生们没多少兴趣来应聘,而那些有经验的就更不会选择晚报。反正,日报和晚报是一家,虽有独立法人资格,但财务是统一的,即使招进来的人到晚报工作,但工资是在日报发,也说得过去。

日报和晚报都在醒目的位置刊发了招聘启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这在西海日报社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是第一次。而对晚报来说就更是第一次。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日报的人都是地区人事局按报社编制数,退一个分一个,退两个分一双。1996年大学毕业生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后,《西海日报》没从人事局再分进过大学生,而是在人事局指导下,组织过一次正式招聘,那是1998年的事,由时任社长组队,带着编制直接到省城一流大学去,定向定岗招新闻系科班生。那次招聘,对报社来说,也算是一次特殊经历,是唯一的一次。当时招的两男两女四个应届毕业生,现在都已经磨炼得差不多了,他们的师傅们主任们说,用起来挺顺手。

又是两年没进新人。这次是以聘用制身份招聘,对西海日报社来说,又是第一次。实际上,当时全国各地的聘用制也才刚刚处于摸索阶段。

招聘启事在记者节前一天刊出。刊出没几天,日报办公室就热线不断,当下大学生不包分配后,人才市场还是供大于求,党报招人算头一次,做记者还是有些吸引力。其中,女生居多。其实,按刘海洋的设想,他是想多招几个男生,要用到采访一线去,特别是要用到舆论监督报道一线去。男生总比女生好用,用个笑话说,遇到强横的被监督的单位不配合,放狗来咬你也跑得快,蹲下身子捡块石头也更灵敏。

招聘按照笔试和面试相加的办法进行。笔试题目由报社班子几个人出,由刘海洋牵头。笔试前一天下午,按社长办公会的安排,刘海洋带着日报的另一个分管业务的副总编、晚报马建国、日报办公室主任,开了一辆车就来到了市区一家宾馆,然后打发司机回去。刘海洋把人引到一个带小会客室的客房,三下五除二就把当天的意图说明了。意思很简单,笔试的题目就由三个人各出一部分,基础知识,分析题,根据提示写一则现场新闻。三个人的手机交给办公室主任装入文件袋密封保管,电话座机收走,同时主任还负责后勤保障。题目就在当天出好,晚上在宾馆过夜,各自保管自己的题目,第二天一早,四个人一起到宾馆旁边的打字店汇总后打印50份试卷,封装后直接带回考试现场,当场拆封后发给应考者。如此,也就不会存在泄密等说不清楚道不明的问题。刘海洋的意见大家觉得很好,既保护出题者不受怀疑,也很高效。

三个人又商量了下,基础知识应以当下时政新闻和新闻应用的应知应会知识为主,分析题是现实中的新闻案例,比如隐私保护、人权保护、保守国家秘密等。而大题新闻写作则由刘海洋负责,也是与当下社会密切相关的事件新闻,拟定一定的素材,由应考者自己组织。框定了这些范围后,又细化了一下各部分的分值及各小题的分值,大家都是老新闻,出套招聘试题,还是小事一桩,因此很快达成共识,各自在房间里各占一角,出起题目来。

招聘考试如期进行,笔试后的改卷工作也是由出卷的刘海洋等三人负责。如此,成绩出来后很快就按3:1的比例确定了15人进入面试。

面试则由五位社领导加宣传部一个副部长、一个电视台的副台长共7人组成。社长为面试组组长。

面试比较简单,形象、气质这个肯定要,回答一定的问题,还有交流谈话,模拟采访等。

整个考试结束后,结果却出乎刘海洋的意料,前五名中有4个女生,只有1个男生。

刘海洋感叹:“新闻行业阴盛阳衰啊!”

不过,在后来体验环节时,一个女生主动放弃了,这样就补上来一个男生,稍稍弥补了刘海洋的遗憾。但这次招聘也招到了几员猛将,特别是能写舆论监督报道的后来被叫作“女汉子”的甘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