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新冠疫情
2020年,庚子鼠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至,迅速影响、漫延到全国。
西海,被一辈辈西海人自诩为“台风地震不挨边,洪涝瘟疫靠两边;人杰地灵文风盛,风调雨顺赛天堂”的风水宝地,在当下“地球村”时代特别是传统的春节面前,也在所难免,被“输入”了“新冠”,且情势危急,几天时间就从1人增加到20多人。由此,有着优良传统的西海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誓在必胜的疫情防控战。
从疫情出现的腊月二十八起,《西海日报》全系统进入“战斗”状态,虽然此时西海还没有出现疫情,但随着春节的到来,谁也不敢保证接下来不会出现。因此,《西海日报》和《西海晚报》都做出了全面的预案,做好了全面的值班安排。
果然,年初二,西海市卫健委就发布了公告,西海出现首例确诊患者。由是,两报一线人员全面停止休假,临时休刊的报纸即时复刊,投入抗“疫”战斗。
其实,在初一晚上王剑就接到了报社的通知,出现疫情,要恢复出报。初二一早,王剑从老家出发返回市区。在返回前,王剑就已经通知办公室主任,点了二十几号人,停止休假,回到报社准备出报。
王剑想,这和当年的“非典”疫情何其相似呀。当年是休“五一”长假,突发疫情,今年是休春节长假,疫情再次来临。但都是输入型的。
西海虽然经济不算发达,老百姓算不上富裕,但老区人的思想“根红苗正”,服从意识强,最容易和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虽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西海接二连三地出现了20多例输入型病例,但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发生过本土病例,也就是没有出现传染现象,包括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零感染、病患零死亡”两个“零”,让西海上下长出一口气。
“我们打赢了!”
在这场战“疫”过程中,特别能战斗、有着良好传统的《西海晚报》同样打了一场漂亮的新闻战役,一篇篇精彩、准确的报道,全方位鼓舞了士气,为“打赢”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当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时,王剑要融媒体部做了一个全面的策划,回顾、展示整个战“疫”过程中的战场细节,展示硝烟所弥漫过的、侵染过的心路历程。其中,还专门由首席记者写了一则长篇报告文学,以极小的切入口,通过一个在家休假大学生的视角,通过这个普通家庭疫情下的“非正常生活”,全景展示了西海这场取得完胜的“战役”全过程。稿件达一万余字,用了三个整版才排下——
西海战“疫”记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毒疫新冠,肆虐荆楚,举国为之动容。人文鼎盛之西海,直面疫魔,皆撸袖操戈,战“疫” 遂起。
——题记
一
大年三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宣传车正在禾川县龙安村的各小组间巡回宣传,久违的“大喇叭”循环播放着政府号召村民今年春节不串门,不宴请,不扎堆,宅在家里全力“抗疫”的要求。此时,回家过春节的四川大学大四学生晓兰正坐在小客厅里,陷入沉思。她的父亲在路边开了一个便利店,十多年了。她试图说服父亲响应政府号召,春节期间不要开店营业。父亲却说:“我们卖点副食品杂品,正月是生意最好的时节,不开业损失会很大。而且年前还进了这么多年货,正月不销以后还怎么销?东西卖不掉,又拿什么给你们缴学费?”晓兰无言以对。
可是,狼来了。疫情猛于虎。
1月26日,西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了西海市出现了首例确诊病例:患者罗某某,男,43岁,禾川县人,武汉某校教师,1月20日自武汉驱车返乡。1月23日因发热、咳嗽等症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现已入院隔离治疗,目前病情稳定。这禾川县第一例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可就在离村里不到十公里远的隔壁镇啊。看着在市里做记者的二伯转发在家族群里的“西海发布”的信息,晓兰心里高度紧张。
没有放弃,晓兰继续和父亲讲道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钱可以再赚,如果影响了疫情防控,拖了国家后腿就是天大的事。在晓兰的不懈劝说下,父亲最终听了晓敏的,关了店门,并在店门口张贴了春节期间不开店、不串门的告示。
二
晓兰不曾想到,这个寒假、这个春节,西海晚报社的官方微信和“西海发布”客户端的信息会这般敏感地牵动着她的神经。因为,绝大部分有关疫情的消息都来自这两个官方渠道,准确、全面而及时。特别是疫情数据的公布,悲喜皆悬于“疫”线。
1月23日下午,西海市委书记专门听取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并现场调度疫情防控工作。虽然此时西海还没有确诊患者,但西海市委或许已经预料到了将要到来的严峻形势。西海市委作出指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做好疫情管控,坚决守住不传染不扩散的底线。
1月24日下午,西海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坚决守住不传染不扩散的底线。可怎么守,怎么防?春节即将到来,大量的返乡人员特别是来自武汉的返乡人员中,哪一个都可能是病毒感染者或者携带者。做好返乡人员的防控,迫在眉睫,责任重大。
当天,晓兰的大伯及时在家族群里转发了这些信息。同时,“西海发布”还转发了一条省卫健委、省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湖北武汉返乡人员发出的公开信,并向他们提出了主动居家隔离14天;出现发热、咳嗽症状时,第一时间戴好口罩到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就诊 ;做好家庭成员的防护,不参与社会活动,家中不待客等三点倡议。
这封公开信成为晓兰防疫宣传的第一份官方资料,列入收藏夹。
三
大年初一,宅在家里的晓兰默默地观察和思考着。
虽然自家在昨天已经商量好,今年春节一律不拜年不串门不请客,但八点刚过,就有亲友邻居结伴来家里拜年。晓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大家的防疫意识不强啊!
晓兰是名党员,加上大伯、二伯和两个堂哥,家里有五位党员。经过反复思考,晓兰决定把他们动员起来,成立家庭临时党支部,以党支部的名义,一起做好宅家“抗疫”大事。
临时党支部很快成立,并在线上召开了支部大会,推举大伯担任书记。哥哥小超任组织委员,他去年新婚,本应去岳父家“回门”,但他决定从自己做起,率先取消了定好的全部“上门酒”日程,并把消息在家族群里公布。晓兰在校是系党支部宣传委员,就自荐仍做宣传委员。她制定了宣传路径和方法,从官方渠道下载了各种防疫知识、视频,然后转发在家庭群、家族群、亲友群。同时,她自己也录制了一段视频,宣誓承诺作为一名党员,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要率先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临时党支部的宣传、推动下,晓兰家的伯伯姑姑舅舅姨妈们也全部响应,推掉了所有的拜年和吃请安排,全部足不出户,宅家过年。
“要打赢防控人民战争,最终靠的还是群众,高度自觉、坚决执行政府决定的群众。”晓兰心里想着。
1月27日,大年初三,西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立即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
严防死守,全力遏制疫情蔓延。
一时间,境内高速、国道、省道的出入口全部安设了疫情防控检测卡点,总量达82个之多,每个点都有民警和医务人员值守,登记信息、测体温。各村、社区也全部严控人流,一些有从武汉返回人员的村庄更是设起了路障,严控人员出入。西海,正举全市之力,“织”起一张联防联控、精准管控,密不透风的疫情防控网。
四
“我是党员,有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一年的经历,我申请去支援湖北。”
“我是党员,又是90后,年轻抵抗力强,我报名去支援湖北。”
……
1月26日,正月初二,根据省卫健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西海市决定抽调部分医务人员,参与组建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通知下发仅两个小时,市里几所主要医院的微信群里就炸开了锅,百余份请战书雪片般飞扬,他们表达了一个坚定信念:驰援湖北,舍我其谁。
1月27日,西海市首批12名支援湖北医疗队员顺利抵鄂,进驻武汉市某医院。该院是武汉最早一批定点医院,属于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是和平时期出征的战士,是无数最美“逆行者”中的“西海身影”。
此时的晓兰,感动于“逆行”上前线的医护人员和各条防疫战线上勇敢的人们,正和家人们商量怎么样才能把防控工作做得最好。
……
十三
或许正是春雷的震响,或许是春天丰盈、荡漾着的暖意,还有那处处烂漫的桃李迎春,为晓兰和所有的西海人送来了惊喜——清零!西海市全境现有确诊病例清零!
3月7日上午,“西海发布”的最新疫情消息横扫各微信群,人们奔走相告:截至3月6日24时,西海市现有确诊病例清零,西海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例,已全部治愈出院,实现收治率100%,救治成功率100%。
清零,同时也意味着西海市圆满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救治病例零死亡”的预期“双零”目标,西海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
稿件的最后,王剑还亲自写了一则编辑部文章《一切终将欣欣向荣》,从17年前自己作为一名记者义无反顾地采写“非典”一线新闻写起,写记者的责任和委屈,写记者与采访对象、与市民的鱼水联系,写疫情期间的人性百态和人情冷暖,进而写到《西海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使命和担当。
这个策划,为重焕新生后的《西海晚报》再次树立起一座责任媒体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