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调研
转眼,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就过去了。
这几年,全国的都市报都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西海晚报社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却没能得到像省城都市报和几个经济条件站前列的兄弟报那样的成就,也就是仍然没有进入第一方阵,徘徊在第四第五的序列。
从2007年起,刘海洋已经不再兼任西海晚报社的总编,也不再分管,而是由王小度接任晚报总编。对《西海晚报》没能进入第一方阵,刘海洋在后来每次想起总是心存芥蒂,有些难以释怀,觉得自己在兼任晚报总编和分管晚报期间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受到了来自朱瑞等人的掣肘,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又觉得是自己能力不足,虽然自己一直没有放弃与朱瑞的争执,但斗争精神不强,没有抓住都市报发展的黄金期迅速壮大,错失良机。现在虽然不分管了,但在工作上,在平时生活中,他还是对《西海晚报》及晚报的人和事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这一年年初,晚报总编王小度决定再搞一次兄弟报发展经验调研,借鉴他山之石,准备制定些新措施,出台些新办法,再搏一搏,看能否冲到全省晚报、都市报系第一方阵。
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这同样也是王小度一直以来的理想。
很快,为期一周的调研结束,报告成文。这次调研主要是以全省第一方阵的《九河晚报》《瓷报》《今日江南》三家报社为主,以《上峰晚报》等两家排第二方阵的晚报为辅,围绕与报纸生存息息相关的,有着“三驾马车”称谓的新闻出版、广告、发行展开调研。
其中,上峰晚报社调研的重点是发行,因为《上峰晚报》是第二方阵中的第一名,与《西海晚报》最接近,有可学性,可比性。
上峰晚报和西海晚报发展情况相似,也是2000年撤地设市后上划为市级晚报。当年,该报也只有50万左右的广告额,6000份左右的发行量。报社采取将三年划拨款一次性兑付的方式,“买断”了报社的经济来源,走市场之路。之后,该报集中精力以做好搞活报纸经营、抓好有效发行两件事,带动报社较快发展。目前,该报经营纯收入500多万元,发行2万余份。其中,中心城区零售6000份为最有效发行。该报采取二订二投的方式,即邮局和报社同时发行和投递;社办发行中心20余人,在城区设有50多个发行点,目标为实现晚报进入重点医院的每一个床位、重点商业区的每一个店铺、每一个移动的金卡客户和银行大客户。如此,让晚报占据中心城区每一个重点读者,实现有效发行。
该报发行费分三个层次,县里由邮局发行投递的,费率35%,城区由邮局发行投递的30%,城区报社发行邮局投递的20%。报价由2008年的132元/份提至目前的156元/份。
该报为周六刊报,其中两期周刊。有周刊时24版,平时16版。周刊一为投资周刊,一为商贸周刊。主要广告对象为房产、汽车、医疗、饮食、家电品牌等。另外移动、联通各有固定收入几十万元,医疗是以做软文方式为主,每年有20多万收入。
而瓷报,则侧重于编辑作用的发挥和小记者管理。
调研报告说,瓷报是一份只有五周岁的年轻晚报,但该报经营收入目前已经突破1000万元。该报出版是以12个新闻版面加八个周刊版面,本地新闻版面多,每期至少8个以上,有记者15人;该报实行“编辑主导制”,由编辑出思路、版面组稿,版面有没有稿件,做得好不好编辑负主要责任;同时,编辑也要写稿,每个编辑都要有自己的思路和版面语言;版面需要什么稿,向记者约。
该报有小记者约2000人,每周一个“成长周刊”八个版,其中也有记者采写的学校新闻稿件,以小记者作品为主,但题材丰富,版面活。同时,该报小记者除了一份晚报外,每人配发一套小记者装备,即书包、小红帽、采访本、小记者证、笔等。该报目前年定价为238元,小记者收费260元每人每年。今年,该报小记者部划入经营口,归广告部老总管理,成长周刊也进行了承包制,版面内可以做学生用品的广告,包括童装、文具、玩具等,以减少印刷成本。
第一方阵排第一的是今日江南报,以调研广告为主。因为,据同行老总们传闻,该报广告收入目前已经超过5000万元,并制定了要在三年内跨入“亿元俱乐部”的宏伟目标。过亿元,对地市级晚报来说,是多么疯狂多么高不可攀啊!不要说亿元,就是达到千万,对《西海晚报》来说,那也是可以肥得流油的啊。因此,调研组怀着哪怕学人家十分之一也好的心态,虔诚、虚心前往求教。
调研报告这样写着:
该报广告部属于日报一个分管广告的副总编直接管理,晚报不管广告人事及相关工作。该报目前发行40000多份,年价144元,周二、四、五为24版,周一、三、六为16版。广告整版报价一版为9.8万元,底版为5.6万元,中间版为4万元,医药版为1.6—2万元。目前,广告收入已经突破6000万元,其中房地产占1/3,约2000万元,商业700多万,医药600多万,通信100万,汽车400万,家装100万,分类120万,家电60万,教育、银行各80万。商业广告中有两家超市各80万元。
该报广告部现有人员24人,从今年起广告部个人不再提成,报社给广告部的所有收入为18%,含5.5%的税及广告部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为保护客户出发,也统一不给劳务费,重点客户只在逢年过节时送点礼品。广告人员的收入构成为:基本工资500元,交通补助800元,业务补助500元,水电补助200元。每一个人都有业绩要求,完成的有广告总收入的5%作外勤奖,此奖由主任支配。另外,广告部重点人员有广告任务总额1%的风险金,未完成任务的要扣罚。
在新闻方面,该报强调“时政与民生共融,时尚与民生共舞”,要求所有的新闻都要与市民息息相关,提倡亲民为民服务于民。
其他第二方阵的兄弟报社报告中简要介绍了一下。同时,调研报告还提出了西海晚报发展的六个建设性意见:
以新闻立报。
要做好报纸,首先得做好新闻。因此,应该加强《西海晚报》采编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配强记者队伍。建议采访中心2010年配记者12人,成立特稿部、热线部和社区新闻部3个分部,分别设2—4人;加大特聘记者和特约记者队伍建设,特聘记者增加到5人左右,版面增加县市区版,主要由特聘记者和特约记者组稿,甚至可以采取由特聘、特约记者包版的方式进行;2010年新闻版面要达到6—8个,要以强势的本地新闻取胜;建议2010年设立首席记者一人,参与采访中心主任值班。采访中心主任作用要加强,每周都得有策划和工作安排,每月至少要有一个大型策划,经常性开展与读者的互动活动。
大力发展小记者。
发展小记者,曾经是《西海晚报》独树一帜的强项,是全省最有经验最有发言权的报社。小记者的发展是对报纸发行非常有利的重要形式,它能真正进入家庭,扩大阅读面,而且小记者的家庭都是中坚消费家庭,对做广告也有很大帮助。因此,建议2010年继续加大力度发展小记者,成立小记者部并独立出来;建议小记者部设专人2人,长期负责发展和搞活;建议小记者版扩版至每周6—8个版,版面名称改为“成长·希望”,在中心城区至少设到10个辅导站;小记者部可以由负责经营或采访的总编负责,加大版面改革力度,引进版面广告机制。2010年小记者部要至少安排2次与周边市或省外兄弟报社小记者部联动,一次不少于40人。
加强编辑作用。
每一个编辑都是一个策划师,都是一个规划师,要统筹安排版面和稿件,并采取向记者约稿的方式实现“编辑主导制”;每个编辑每月不少于1个较有影响的策划,见报8个版以上。
成立发行部。
发行工作是报纸生存的生命线之一。因此,2010年度应该成立发行部并单列。发行部主任可以考虑向社会招聘,以承包经营为主,在中心城区设立零售点。此零售点可以以任何方式存在,比如超市结算口、学习用品店、书店、小卖部等,争取达到40个以上。中心城区要实现各重点医院病床、手机大客户、银行金卡会员、各大超市、宾馆都要有晚报,甚至人手一份,中心城区晚报发行总量争取达到1万份……
这个调研报告提交到总编王小度手上后,他经过了几日的思考,也做了些修改,但他一直没有明确什么时间来召开总编会讨论。
他在等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