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应聘

商会应聘

继刘海洋为晚报员工争取来新的就业机会,并初步确定将录用晚报五名记者后,总编李平也一直牵挂着这件事:尽量多地为晚报员工们谋个去处。

前几天,他刚好和市总工会主席刘建平在一块开会,说起晚报停刊的事,李平笑着问:

“主席管着这么多工厂、企业,可有合适我们晚报记者编辑的岗位?推荐几个啊。”

“诶,李总编,你还真问对人了,近期总工会办公室还真要招两个能写会编的人呢,管理工会的网站、微信公众号,还要编一本《西海工会》的内部季刊杂志。我们正在物色人呢,有报社的记者、大编出马,应该没问题啊。”

“哎呀,真的啊!太巧了,我们晚报的记者编辑请主席放心使用,保证能担当大任。怎么样?就这么说定了,我向您推荐几个来供您选,如何?”

就这样,李平和刘建平确定在下周一下午三点就选四个人来工会面试。当然,李平也是知道总工会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都还是不错的,哪怕是聘用工。

回到报社后,李平找了下分管晚报的副总编周宾,把这事交代给了周宾去办,并说要争取聘上两个。

周宾把这事又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周海刚,并商量了下具体操作办法。要能写的,只能从记者编辑中选,最好是记者。在城投公司选定四名记者的前提下,记者部已经没几人可选了,从均衡的角度考虑,此次应该从编辑中心推荐几人去应聘。如此,定下了大方向后,周宾就要周海刚去具体落实。

晚报现有的一些员工中,大多和日报的中层以上领导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既是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的社会普遍现象,裙带关系泛滥,有关系或者托人找关系,路走通了,什么事都可以办成,也缘于晚报一直以来待遇都不算很好,一些有大关系、大背景的人也不愿进来。如此,一般的关系户,报社内部的一些家属,只要能做得事,领导们也睁只眼闭只眼地聘进来了。周海刚的内侄女郭小兰就是当年自己托社长进来的,现在在晚报编辑中心做编辑,年纪也不小了,可离退休又还有些年头。

晚上回到家,周海刚把这情况告诉了妻子。妻子就一下子急了,说:

“上次城投的你没推荐,这次无论如何总该叫小兰去应聘了吧!你这姑爷怎么当的,一点不照顾自家人。”

“我不是怕人说闲话吗,你以为我没想到啊?这个时候,盯着我的人多着呢,处理不好,唾沫都会把我淹死。上次不叫小兰去面试,就是为了避嫌。但这次,我觉得应该可以叫她去了。”

“就是,必须的。而且,你还要找下关系,和工会主席通融下,争取聘上。我们家姨父不也在总工会当科长吗,通过他找下主席帮忙。找了总比没找好吧。再说,我们家小兰业务不是挺好的吗。就这么办吧,要不周末我们试下能不能请到主席吃餐饭,透露下这个意思?这个事你可要上心啊。”

第二天,周海刚和分管办公室的副总贺小军简单说了下这个事,说日报领导联系了两个岗位,要叫几个人去面试。于是,两人就当场拟了三个人的名单,郭小兰也在内,且排在第一。

因为只是面试,周海刚要贺小军不要声张,不要通过办公室,直接私下通知她们就好。

在面试前一天,这个事还是被晚报其他几个人知道了,大家纷纷表示不满,说做法有欠公允,其中副总郭永华就在其中。

郭永华对周宾一直有些看法。

首先是对周海刚刚到晚报任总编时做的两件事感冒。一件是,周海刚主持第一次晚报班子会时在没有和晚报其他班子成员通气的情况下就直接在会上提出,要提拔广告部主任为晚报副总编,说当下是非常时期,晚报能不能扛住,能不能止住断崖式下滑的广告业务,关键是要广告部主任的作用和担当。因此,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对广告部主任委以重任,提拔为副总编,这是知人善用,是要把枪当大炮使,是救晚报于水火的当务之急。并要晚报班子成员当面表态支持他的做法,当即形成文件,就要下发。虽然这件事后来被日报党组否决了,说历来晚报班子还没有提拔副科干部的权限,即使是聘用的、内部的也不行,定晚报的班子成员或提拔晚报副总是要上党组会的。

第二件是,在第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周海刚明确表态,今后晚报的每一分钱出账都要经过他的手,没有他的同意和签字,办公室和财务不得开销。这本来也正常,要救晚报于悬崖,必要有非常手段。但郭永华觉得,你是日报派下来的总编,一上任就把人事权和财权看得这么重,牢牢地抓在手里,并擅自提拔自己的亲信,这仅仅是为了晚报着想吗?符合组织程序吗?郭永华的这想法果然在日报社班子那兑了现,否决了周海刚的突击提拔副总的人事决定,但财权也就是签字把关权日报社没有干预,毕竟总编也确实需要一些权力才能更好地管理。因此,晚报的财权周海刚也确实抓得死死的,其他几个副总已经没有一点自由权,连请客签单权也没了。当然,当下八项规定后本就基本上没有了稀里糊涂、不明不白的宴请、消费了。

这两件事,虽然对郭永华没什么大影响,但因为有了这个因子在这,加上周海刚后来做事时的一些强势表现,还是让郭永华心理上与周海刚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当他知道周海刚这次推荐人去面试又没经过晚报班子会,而且把他侄女排在第一时,他就有些恼火了,他甚至越过了分管领导直接找到了社长刘海洋,反映他对这个事的看法,说在晚报即将停刊、人员面临解散的关键时刻,晚报任何事都应该公开、透明,都应该由晚报班子集体讨论或者职工大会讨论决定,而不是一言堂,或者由总编和少数几个人私下就可以决定的。同时,郭永华还说到了上次推荐人员面试也不够公开,没有征求职工意见。

刘海洋支持郭永华所说的现在晚报的任何事都应该公开、透明的观点,说会再核实下给明确答复。

总工会需要招聘两个职工的事,李平已经向他报告过,因此他是知道的。但现在处理得有人不满意,他就肯定要过问。

此事,经过刘海洋的介入,晚报最后召开了业务人员座谈会,因为对方是要招聘能写能编的人,因此决定从当前愿意去的一线业务人员中投票确定四个人选。经过两轮投票,才最终定下四人名单,经过这一次折腾,名单中已经没有郭小兰了。有人私下说,如果开始就以投票的方式进行,郭小兰应该可以入选,毕竟郭小兰的业务和人缘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