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溪桥忽现

路转溪桥忽现

正当晚报连停刊告别辞都写好了,“告别特刊”都进入排版倒计时的时候,正当一个个晚报人正准备着为晚报作最后的道别的时候,决定晚报命运的转机却突然横空降临,像冰天雪地里饥寒交迫的独行人看到灰暗的天空下,突然一抹暖阳狠狠地穿透云层,照洒在身上,生机乍现。

12月20日下午,一行不速之客来到刘海洋的办公室。

他们是来自西海市支柱产业——电子信息首位产业的“带头大哥”,泰立电子的执行总裁一行五人。

总裁李杰,是泰立总部派来西海任职的,在西海已经待了三年。在过去的三年里,李杰和报社有过多次接触,且不说作为西海经济支柱产业的泰立电子一直以来为西海税收做出巨大的贡献,仅泰立每年为西海解决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就是“一哥”。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原来西海最吸引外资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竟然逐渐淡化,近些年甚至出现了招工不足的现象。因此,每到重大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报社总要与园区人力资源局进行深度合作,宣传“家门口就业”机会,并不遗余力地与各企业联合招聘员工。因为这个,报社每年也要与像泰立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广泛接触。李杰和刘海洋也是老熟人了。

刘海洋的办公室经过几次搬迁,现在的虽然不大,但朝南,阳光充足,且窗外就是一个公园,能够一览周边金融中心的众多银行及商务大厦,视线、风景非常好。李杰一行落座后,迟迟不说来意,却与刘海洋谈起当下的媒体改革,谈报社与开发区合作办的《开发区导报》周刊的办刊思路等,还说泰立公司为此还专门举办了一期通讯员培训班,请了报社两名高级职称人员及其他资深媒体人前来授课,重点培养企业中的报道骨干和文学青年,以加大企业宣传力度,增强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

说着说着,李杰话锋一转:

“社长,听说我们的晚报要停刊了?”

“李总挺关心我们啊,谢谢!是在准备中,我们计划明年元旦起停刊。没办法,媒体市场变化太快了,走市场化之路的晚报难以适应,难以生存啊!”刘海洋稍停顿了下,回复李杰。

“如果有别的法子,你们愿意办下去吗?”李杰盯着刘海洋的眼睛,专注地问道。

“嗯!?”刘海洋心里咯噔一下,“难道他们想涉足晚报,拉晚报一把?”刘海洋把目光转向窗外高楼林立的金融区,一家家银行从他眼前掠过,也从他的心里掠过,似乎有些恍惚。然后回过神来,再望向李杰:

“李总,说实话,我们都舍弃不下晚报,毕竟她是700万西海人的晚报,很多市民和《西海晚报》有着深刻的情结。再说,还有这么多晚报出来到日报工作的同事,以及现在仍在晚报工作的人,他们都是晚报培养和历练出来的,与晚报也割舍不开。但凡有办法办下去,我们怎么会忍心停刊呢!我个人也有些不好意思啊。确定停刊,是我们的无奈之举。怎么,难道李总给我们带来了春风?或有妙招?那你可是我们的大救星啊!”说到后来,刘海洋有些小激动了,语气都急促起来。

“好!有你们这想法就行。那我问社长,如果说我们确定要注资晚报,与报社合作办报,还来得及吗?”

“果然有好戏。”刘海洋恨不能走向前,狠狠地和李总拥抱下。但他暗暗地要自己沉住气,不能太轻率,太外露,即使合作,路也还很长。很快,刘海洋稳定了自己的情绪。

“哎呀,李总,你可真是‘及时雨’啊,我们上午还刚和省文广新旅局联系了,他们这两天正准备下发批复,同意我们停刊。如果真要合作,完全来得及,且恰到好处,再晚点就麻烦多了。”虽然稳住了情绪,刘海洋还是起身,亲自为李杰续上水,表达对其抛出的这根橄榄枝的热烈欢迎。

接着,刘海洋和李杰又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交流。具体想法是由《西海日报》与泰立电子共同投资,走股份制办报路子。既然《西海晚报》已经要停刊了,而且之前也已经是企业,已经是走市场化之路,那和企业合作办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各取所需、合作共赢而已。因此这个想法很快得到刘海洋同意。而且,他还表态说也一定会得到宣传部和市里的同意。何况,泰立电子本身就是市里的“香饽饽”,园区的重点纳税大户,现在企业向一家即将停刊的晚报伸出橄榄枝,这是明显的三赢好局啊。

刘海洋和李杰最后商定几件必须立即就要办的事:成立合作办报工作组,以最快的速度草拟工作方案;向省里申请停止下发停刊批复;泰立电子先行向报社注资200万启动资金,具体投资额待明确产权和股权占比后再定;成立发行突击队,先稳定去年订户,并约定以泰立200万资金到晚报账上作为合作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