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明年不再发行
“七月流火。”
爬了五层楼梯就出了一身汗。八点刚过,副总编王小度一边嘟囔着“七月流火”,一边就迈进了隔壁的副刊中心,“你们也开空调啦!这天气太热了,我都坚持不下去了,一上班就开了空调。昨天以前,我都坚持着上午不开空调,但今天确实太热,不开都没法办公了。”
“‘大暑’节气,果然够威风,够‘杀火’。”副刊中心副主任大鹏附和着说道。
“《诗经·豳风》里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我看,这个‘流火’还真是用在天气炎热更恰当。古人硬说是大火星往西方落下去,天要转凉了?不符合实情嘛。”小敏也接上话。
副刊中心的人,三句话不离本行。
“你蠢啊,古人那时哪来这么多电器,哪来汽车尾气,哪来那么多房子那么多人,哪来全球气候变暖?农历七月本就是秋天了,没有这些,那时的七月就应该是要转凉了。我们人类现在是自作自受啊,在糟蹋地球呢。”“快嘴”余菁一边笑骂着小敏一边倒开水,泡上她最爱的菊花茶。
这些天来,尽管副社长张帅老是在工作微信群里发出电费严重超标,创造了单位历史用电的最高纪录,请大家节约用电的“呐喊”,但天气太热,大家还是忍不住到了办公室就开空调,忍不住中午不想回家不能回家而在办公室“蹭凉”,大多数人怕爬楼梯出汗而选择乘坐电梯。
上午9点,报社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按往常规矩,正科级中层干部都要参加。
因为省里的巡视组、市里的巡察组多次强调了报社办公用房千万不能超标,且现场多次用电子仪器测量、整改,所以连会议室也缩小了,原先在五楼的504社长办公会议室挺大的,现在改到了不到30平方米的306会议室,挺紧凑,除了中间一个能坐下七八个人的椭圆形大桌外,三面摆了些供主任们坐的凳子,满满当当。
这次中心组学习除了主要学习内容外,还强调了一件事,通气了一件事。
强调的事是大家一直关注着的去年各项年度奖励的落实。
西海这个中部内陆小城市,职工工资普遍比沿海城市低,且低得太多。大概从2014年起,西海和省内各兄弟市一样,实行着一种省里默许了的奖励方式,就是按照上年度各单位在各项中心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以量力而为地补发一些奖励性绩效工资,比如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可以奖励一个月绩效工资,获得综治先进单位可以多发一个半月绩效工资,获得国家级奖项可以多发两个半月绩效工资,等等。如此,各项工作全部做得好的体制内行政事业单位,一年下来除12个月的基本工资外还可以额外发七八上十个月的奖励工资,差的也可以发三四个月工资。如此,一些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有各种房贷压力的职工们,才可以喘上一口气,努力达到收支平衡或略有节余。
刘海洋通报了市里已经开会研究同意继续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目前报社根据各项已经获得的荣誉、奖项测算,全年可以补发六个月绩效工资,财务室正在做准备先发三个半月,请大家沉住气,认真工作,把报社的新闻业务和广告创收这两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特别是广告应收账款,要及时催收,只有到了账才发得出奖励工资。通报完,引得主任们一片欢呼,喜形于色。
之后,刘海洋又向与会人员通气了一件事,就是经报社党组讨论研究,初步预计2020年度《西海晚报》不再发行。通气只这么简单,其他还在研究中。
“啊……”
“呜……”
“啥?”
通气虽然简单,但“不再发行”后面的潜台词却引来不小的震动,有事先听到小道消息有心理准备的,有参与者心中有数的,有一直不知道消息大吃一惊的。
“比我预料中来得早一两个月。”刘兵在心里说道。他转而又向身边的王剑说了句:“我以为要到九十月才启动呢。这样也好,早作打算早做安排。”
“唉,没办法,撑不下去了!”刘兵左侧的周海刚轻声说道。
刘兵心想,自己上个月还向社长汇报过一次思想呢,也聊到了晚报出路的问题,但那时刘海洋社长没说到晚报会这么快就不再发行。当时,刘海洋还问了刘兵,在晚报上班的侄女有没有想过要找其他出路?万一晚报办不下去了有没有后手?刘兵说还没有想到好出路,要她考编考了几次都没考上,可能太懒了,不爱学习。还顺带说了要请领导多关照之类的话。
很快,《西海晚报》明年不再发行的消息传遍了报社。这与之前传的晚报内部已经在统计现有聘用人员与报社签订合同的时间、年限等相吻合——晚报确实要有大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