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新闻理想的人

我是有新闻理想的人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编辑中心刘小龙就是个有梦想的人。虽然只是个普通编辑,但他的业务却非常的精,他已经在编辑岗位工作了七个年头,从网选新闻版到社会新闻版到要闻,都干过,现在虽然没当主任副主任,但业务上没人敢小觑他。这就像是一个读了五年六年级的小学生一样,虽然还是属于小学生,但是其积累已经是非常丰富了,一旦挣破这个点就会一飞冲天,至少人家在初一这个阶段,那还是比其他人要有优势得多。而同样,他在六年级这个阶段,也是无敌的。

当然,这首先得说这个学生不是太蠢,不是脑袋有问题。而是因为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停留在了原点。

显然,刘小龙不是属于蠢的那一类,他在六年级这个范畴上,学习成绩都已经是顶尖的存在了。年年六年级第一,但就是一直没有升学,就像“潜龙在渊”一样。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现实中,第一名的学生不可能留级。而刘小龙之所以没有当主任,却是因他有更大的野心,他是个有“梦想”的人。他想在自己取得中级职称后向副高职称发起冲击,然后他就要离开《西海晚报》到外面去闯世界。他知道,作为一个新闻人,要想在沿海开放城市的新闻界能有一席之地,或者立即受到欢迎,那么就必然要有副高职称以上。这样,才能算是高级人才引进,可以破格录取。刘小龙的梦想正在实现过程中,他努力地做新闻,出精品,每年都有不少作品获奖,顺利地通过了中级评审,眼看还有两年就可以参加副高评审,业绩条件和论文条件也完成得七七八八了,谁知,晚报还是扛不住,在他的初步梦想将要实现之前,晚报将面临停刊。

如果说晚报员工中还有人不热衷于找领导要提高补偿标准,要补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刘小龙就算一个。他算是个有新闻理想的人,因为这个理想,他就明显地区别于其他人。正像他在业务上的孤傲一样,在要补偿要待遇上,他也我行我素,什么都懒得过问,心理甚至说:给我一分钱,也认了。报社都办不下去了,要点补偿又有什么意义?因此,他仍旧只沉浸于做好他的版面,做好他的新闻。

可即使这样,刘小龙的名气和能力还是吸引了外界的关注。

当一些需要文字工作人员的单位知道《西海晚报》就要停刊的信息时,他们就像猎头公司的“猎头”一样,已经将目光在晚报记者编辑名单上梭巡,在坊间打探。刘小龙就已经多次地进入几家公司、单位领导的脑海中。这不,市工商联主席就在侧面打探刘小龙的情况,因为他需要一个文字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办公室副主任。

同时,西海日报社领导们也在为晚报社员工的出路想办法。刘海洋前几天听说市城投公司需要新组建一个网络服务公司,需要四五个文字能力强的人,他立即就与城投公司总经理取得联系,私下里作了详细了解,并全力推荐晚报员工,说目前晚报采访、编辑中心的十多个年轻的记者编辑,都符合城投的招聘条件,可以放心地来选人。

刘海洋知道,如果城投能够全部从晚报选聘五个人去,这对晚报其他员工的再就业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何况,据城投公司总经理介绍,招聘的这些员工的待遇挺高,甚至超过了晚报中层老员工们的收入。如此,也算是为晚报员工再就业助了一臂之力啊。

这几天,刘海洋都在跟进这个事。

11月9日,城投公司网络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员果真来到了报社,刘海洋安排了周宾和晚报总编、办公室主任几个人与他们接洽、商谈,初步达成了意向,在晚报停刊后优先招聘晚报五名记者、编辑进公司,直接上手从事文案、网站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