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目光盯上经适房
西海市区的房价如果从2004年起步算起,进入大步快涨阶段的2006年,已经从2004初的均价800元不到涨到均价1600余元。2年时间翻了倍,而工资或许只涨了10%左右。因此,市民们说承受不了,涨得太快,太离谱了。
西海市政府也是从这一年起逐步推出了温和的房价调控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尤以廉租房政策受到底层群众的热烈拥护,越来越多的贫困、特困市民每月交个几十元就能实现“居者有其屋”,住得进新房,多美的事。而经济适用房却又是让底层市民多要三分思量。虽是经适房,但毕竟还是要成本的,比市场价是低了很多,可要一些真正困难的市民拿出这么多钱来,还是有些头痛。正因为此,经适房和廉租房领域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无利不起早的所谓“中间商”实为奸商们又把目光瞄上了这些具备摇号资格,却又即使摇到了也没钱买房的人。他们与这些贫困市民达成合作意向:热烈地响应,参与摇号,一旦摇到了号,则由中间商补助贫困市民每套四到八万元不等。而房子归中间商,且要写好私下协议。如此,又出现了房产行业的“掮客”。他们像专盯臭鸡蛋的苍蝇一样,哪儿有经适房、廉租房,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老城区市民中的老油子,熟悉每一家的情况,总是精准地打击着贫困群众可怜的自尊心。
这样的风声,也吹到了相关市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耳边。相关的政策很快就陆续跟上,在当年的10月,《西海市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暂行)》出台,其中专门限定了经适房的交易制度: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产证后,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上市交易。在同等价格条件下政府可优先回购。
(一)自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交清购房款之日起已满五年(具体以建设单位收据等有效凭据为准)。
(二)已交清经济适用住房有关税费,已按贷款合同规定缴付经济适用住房按揭贷款本息。
(三)经济适用住房所有申请人已签署书面同意出售意见。
(四)无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售的情形。
二、经济适用住房政府回购,政府按照原价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折旧率按每年2%确定,物价水平参照当地当年的物价指数确定。计算公式:
经济适用住房回购价格=经济适用住房原价格×(1-已经使用年限×2%)×(回购当年物价指数/购买当年物价指数)……
如此规定,从一定程度上为这些中间商们抬高了门槛,打击了他们通过钻政策空子、占百姓便宜的气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经适房和廉租房摇号过程中,全程引进了媒体监督这一环,政府明确要求所有经适房和廉租房在摇号和调查过程中,允许并邀请媒体全程监督,指定了由省城电视台的都市频道、西海电视台晚间800频道、《西海晚报》等三家以民生视角为主的媒体负责监督。自媒体监督开展以来,解困房领域的不正常现象明显减少了,毕竟阴暗的东西就怕阳光。但仍有一些富人,甚至是一些自家有多套住房,自己名下却没有登记房产的人,他们也具备摇号资格,参与到廉租房摇号中来,且常有人得手。这些也算得上解困房领域新的害群之马。往往,这样的害群之马还难以甄别,只能听由群众举报再行核实了。但一旦他们得手了,对政府声誉,特别是经适房、廉租房摇号过程的公正性、公平性又是个很大的伤害。
年底,西海又有一批建在解缙路名叫悦景花苑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全部装修完毕,进入摇号阶段,政府的意思是要在春节前让住房困难户们住进去过新年。因此,摇号前的各项工作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受邀请参加全程监督的媒体记者们也没闲着,他们一边开通热线接受读者线索举报,一边去暗访、落实,对一些违规事件进行追踪报道。
这一天,晚报副总编王小度直接接到一个读者的举报,说这期经适房里有一个政府公职人员,通过变通的方式,申请了经适房,且已经摇到了号,正准备搬迁事宜。这名反映情况的读者说,虽然此公职人员暂时是单身居住在城区,但夫妻双方均为公职人员,按规定,他是没有资格享受经适房的,只能参与廉租房的摇号。因为是强势职能部门员工,其采取了借用他人指标变相参与经适房摇号,且私下已经办妥相关手续,也缴纳了首期费用。接到此情况反映后,王小度把王剑及另一名记者叫了过来,并介绍了相关情况,然后说:
“既然政府邀请我们作为解困房领域全程监督媒体,我们就要好好作为,以此线索为突破口,剥开解困房交易内的乱象。你们好好取证,我坚决抵住说情风,让报道及时见报。”
“请王总放心,只要领导能顶住,我们一定会放手去做,把稿件做扎实来,不让他们有翻身的机会。”王剑看到王总有如此信心,便也自信地回应道。
按照举报线索提供的相关情况,王剑亲自带着一名记者分头行动。当然,这个线索他没有告诉省城媒体驻市各记者站的同行,他想做独家新闻,而且想要做成年度好新闻。“遇到好线索,不要浪费素材,尽量榨干用尽,做出影响力来。”这是王小度一直告诫记者们所要遵守的,也成了《西海晚报》记者们的共识。经过紧张的两天时间的暗访、调查,王剑的稿件基本形成了。调查的事实与读者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这个走曲线为自己谋经适房的真是强势部门市工商局的一个中层干部。此人近年从县里调到市里,夫妻均为政府公职人员,按规定是无论如何不能享受经适房政策的。可他通过朋友关系,以社区里一个困难户的名义参与了摇号,同时,为解决住房困难户自家住房困难,他还通过关系,在参与摇号前将困难户的户口分解成两户,均参与摇号,且都摇中了。
掌握这些线索并形成稿件后,王剑直接把稿件发给了王小度看。稿件并没有加入记者任何观点,全部是事实叙述,通过这些板上钉钉的事实读者能迅速明辨是非。且这第一篇报道,王剑也并没有强势的观点,也没有矛头,他是想通过先摆事实的方式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然后再由政府部门来表达观点。王小度履行了他的承诺,因为王剑的采访基本都是秘密进行的,所以也没惊动当事人及有关部门,发稿前也就没有人找上门来,王小度亲自在稿件上签下了“发一版到头条。”的字样,亲自交给了编辑部主任,并嘱咐,此稿件内容任何人不得外泄。
平静中,稿件见报了。
见报了就不再平静!
见报的当天一早,看到报道的市委书记徐好伟就发火了。“还有这样的事?简直是不要脸了!”他立即请秘书长过来,指示要相关职能部门一查到底,并以此案为线索,举一反三,把经适房和廉租房领域的蛀虫都挖出来。不管是谁,都要严惩!
徐好伟没有批评晚报擅自报道此内容的意思,因为是市委市政府授权给了媒体进行监督。相反,他觉得晚报监督到位了,把一些政府部门无法办到或者没有精力去办的事给挖了出来,晚报很好地履行了媒体的监督职能。
但宣传部长却有些坐不住了。虽然书记没有批评,但他知道,这个报道传出去后会让书记脸上无光,让西海对外形象或许会打那么点折扣,甚至会成为一段时间的舆论焦点。因此,他还是给朱瑞打了电话,说报道已经引起市委书记高度重视,发了火,还责成相关部门严查,一查到底,同时委婉地表达了此事不要再扩大和张扬。地方媒体能够曝光这样的阴暗面,虽然说明了政府的开放、开明和敢于担当,但同时也打了政府的脸,因为这毕竟是政府部门的事,做了这不光彩事的也是政府部门的人。
对当地媒体来说,发了负面报道没有挨批作检讨,就是最大的成功。当然,解决问题是媒体舆论报道的最根本出发点。
市工商局的这个中层干部后来免了职,退还了房子,还挨了处分。局长也写了检查。以此案为线索,相关部门还查处了其他类似案例两起,处理相关人员六人。
从这年起,西海的解困房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同时,也极大程度地解了真正的住房困难户的燃眉之急。当然,与群众争利、钻政府空子的现象,始终存在着,怎么杀也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