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停刊:挥手为明天
“穿新衣,收压岁钱,有肉有各式各样的点心吃,拜年走一些一年也难得一见的亲戚,还有压轴文化大餐春节联欢晚会看……小时候过年总有无限的期盼,无限的向往和惊喜。”离年底越来越近了,王剑不禁有些怀念小时候的春节。不像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似乎没有任何的兴奋点,连小孩子们也兴致寡淡,虽然压岁钱已经从过去几分几毛涨到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上万。
年底了,新闻界的兴奋点却不少。一些传统都市报、晚报和官方新闻网站又广泛地开始在做各种盘点,新闻盘点,事件盘点,股市盘点,国际热点盘点……还有些人在做着一件让传统媒体人看了心酸的盘点,那就是过去一年哪些媒体又和我们“分手”了。这其中,有带着伤感带着遗憾心态的,如《这些报刊与我们分手在2020》,也有完全处于旁观者、冰冷客观分析的,如《这些媒体,死于2019》,也有完全调侃的。总体是说2019年,传媒行业继续动荡,一些媒体延续过去一年的态势,该停刊的停刊,该休刊的休刊,消息不断,其中不乏老牌媒体。梳理一下大体有这些——
《生活日报》将于2020年起停刊。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生活日报》将于2019年12月31日出版最后一期报纸后停刊,2020年不再出版发行。该报最后一期封面将发表题为《是告别 更是相约》的文章,全文如下:
今天,这份报纸定格在第7729期,我们与读者在纸上告别。
这个告别似乎有些突然,却又是应然之选,媒体融合转型,大潮涌动,一浪高过一浪,“主力军”向“主战场”挺进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身在其中更能体会时不我待,加速转型,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用户的要求,我们必须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我们曾经在创刊词中提出“让我们一起过好日子”。在都市报风起云涌的时代,继承党报基因的这份报纸应时而生,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动和敏锐,很快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群众的报纸”。回首来路,我们首先要感谢读者,因为你们的陪伴是对我们最坚定的支持。当我们在黎明的街口喊出第一声“卖报,卖报”时,遇到的是您;当我们在深夜的办公室接起“丁零,丁零”的热线电话时,听到的是您;当我们为了接近新闻真相而奔波时,牵挂的是您;当我们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时,感激的是您……纸短情长,述不尽这23年的点点滴滴。我们还要感谢所有曾经一起努力过的同仁,在用脚步丈量时代的路上,我们留下了铭记梦想和激情的清晰脚印,前方道路更宽广,未来一定更精彩。我们更要感谢这个日新月异、迅速变革的伟大时代,正是因为一直与时代同步,我们才能扛起使命和担当。
今天,时代潮流依旧浩浩荡荡,我们还要做奋进者和搏击者,读者越来越习惯掌上阅读,媒体融合转型的方向和路径越来越明确,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我们的初心一直是为读者,当初创办报纸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今天在纸上告别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因为怀念往日的辉煌就耽误今天的转型,不能因为畏惧未来的挑战而踟蹰不前。
在这里有告别,也有约定。23年来,我们与读者携手同行,情深谊长,不会因为报纸停刊而离散。我们的新媒体矩阵,将由齐鲁晚报接续运营。读者朋友,现在请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到我们的客户端上,到我们的官微上,与我们一起开启新的旅程,一起遇见更美好的生活。
明天,我们再相见!
《城市快报》宣布明年起休刊,此前已确定与《每日新报》合并。12月25日出版的《城市快报》在头版刊发《休刊启事》:《城市快报》定于2020年1月1日起休刊。
《上海金融报》休刊。《上海金融报》12月24日发布《休刊启事》,宣布从2020年1月1日起休刊,网站和双微同时暂停更新。公开信息显示,《上海金融报》创刊于1992年7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金融时报》主办,每周二、周五出刊,每期四开16版。
《退休生活》杂志停刊。由黑龙江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退休生活》杂志,将于2020年停刊。
《mina》中文版杂志宣布停刊。来自日本的时尚杂志《mina》国际中文版也宣布12月为最后一期,向读者们道别,并说道:“感谢大家从2003至今的6000多个日子里的支持”。这本杂志17年来陪伴了不少时尚爱好者的青春时光。但面对大环境的冲击与改变,仍是不敌巨浪来袭……不得不说很是令人感到惋惜了。
《七都晚刊》停刊。2019年12月26日,《七都晚刊》头版刊发《十九年我们共同的记忆》,提到随着传播途径的变化与阅读方式的逐渐改变,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而这场充满剧痛的变革,也恰恰是传统媒体实现涅槃的一次淬炼。作为文山州主流权威媒体,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七都晚刊》将告别历史舞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东刊停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东刊因与合作方的合作到期,《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会决定,自2019年11月起停止出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东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东办事处同时关闭。原有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中东刊网站同时停止运行。
《青少年日记》宣布休刊。2019年9月10日上午,《青少年日记》杂志社在官方微信发布休刊公告称,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青少年日记》从2019年9月份起休刊,公告的落款时间是8月16日。
《新商报》更名为《老友时代报》。2019年9月,据大连晚报头版显示,《新商报》更名为《老友时代报》已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新商报》创刊于2000年1月1日,是大连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综合类都市生活日报。2018年年末,《新商报》在头版发布消息称,“根据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的战略布局,新商报未来将转型《老友时代报》(拟用),深耕老龄传媒产业,为大连这座吸引力之城再添一个文化品牌。”
《城市信报》2019年8月1日起停刊更名《青岛西海岸报》。2019年7月31日,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青岛都市生活类报纸《城市信报》在头版刊发编辑部文章称,这份2003年3月17日在济南创刊,2009年5月18日改版落地青岛,日实际发行量最高达20万份的报纸,于2019年8月1日正式停刊。文章介绍,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城市信报》更名为《青岛西海岸报》。“今天的告别,不过是打开未来的一种方式。”
《三晋都市报》《发展导报》休刊。2019年7月25日深夜,对山西传媒业来说,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难忘日子。众多记者朋友在朋友圈里晒出将于26日出版的《三晋都市报》和《发展导报》,两家隶属于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的都市类报纸,在同一天发布休刊消息。公开资料显示,《发展导报》是一张以发展为主题的报纸,创刊于1992年10月,每周二、周五出刊两期,至2019年已经面世27年;《三晋都市报》创刊于2000年4月18日,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是山西省第一张省级综合性都市类报纸,每周从周一至周六刊出六期。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三晋都市报》及所属各新媒体平台,7月27日起休刊、停更。对订阅2019年度《三晋都市报》的订户,将直接转订同属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山西晚报》。
《绍兴广播电视·生活周报》停刊。浙江省绍兴广电报业有限公司旗下的纸媒《绍兴广播电视·生活周报》自2019年7月5日停刊。绍兴广电方面在该报《停刊公告》中表示,此举是“为推进媒体融合”。
停办一年多《河南青年报》更名为《河南青年时报》。2019年4月中旬,消息显示: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河南青年报》更名为《河南青年时报》及变更主办单位的批复于近日通过。而之前,《河南青年报》曾一度陷入休刊、停刊传闻,还曾因为违规经营被通报批评并处罚。
《成都晚报》休刊。2019年3月27日,《成都晚报》在头版刊发《致读者》:“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推进媒体转型升级,全力运营‘成都发布’和《成都晚报》新媒体,经研究决定,《成都晚报》从2019年3月30日起休刊。感谢读者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成都晚报》的关心和支持,转型升级后的互联网新型媒体,将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用户的新闻信息需求。”并对订户做好了善后工作,将由此前负责办理征订的成都商报发行投递广告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上门办理订户的退订手续
……
与这些相比,《西海晚报》一直没有发布停刊消息,所以其他媒体也还没有广泛知晓,包括中国报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没有说到。《西海晚报》的停刊消息确定在最后一天的特刊上发布。但有关停刊的稿件已经整理好了,标题叫《别过,挥手为更好的明天》——
明天,2020年1月1日,《西海晚报》停刊了!
1993年7月1日,《西海晚报》创刊,作为原县级西海市委机关报。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西海地区撤地设市,《西海晚报》由原县级机关报上划到西海日报社。2001年1月1日,《西海晚报》全面改版,定位为都市类民生报,面向全市15个县(市、区)公开发行。到今天,《西海晚报》已在西海大地与百姓共同生活了26年。
过去的26年,《西海晚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舆论导向,服务工作大局,为西海波澜壮阔的文明与发展历程鼓与呼、歌与咏;26年来,晚报人用脚步丈量着西海大地,忠诚地记录着西海这座城市的朝露和夕阳,有滋有味的民生与民情;26年来,我们与读者相濡以沫,共度峥嵘岁月,一点一滴地见证着城市的文明和进步,受到读者的认可和称赞。
城市文化的滋润,26载的风雨,铸就了晚报独树一帜的风格: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为一体,信息量多、服务性好、文化味浓、可读性强。
时代不因个体而停滞前行,历史自有其发展的轨迹。新媒体的风起云涌,传播渠道的日益丰富,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纸媒,尤其是都市类纸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尽管如此,但我们相信,信息及其传播载体永远不会消失,或是他们只是需要一些改变。时光的深处,将会永远留住铅字的力量,留住白纸黑字的深刻印迹。曾经的纸张里,有你们的悲喜,也有我们的影子和汗水。记载,永远存在。
我们感恩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让传播更有效率、更加贴近人心。今天,寄托着700万市民和读者情怀的《西海晚报》,宣告正式停刊。一面面锦旗已经卷起,一声声寄语存留心间,难以道别却终要道别,尽管有太多遗憾,太多不舍。
此刻,我们要感谢给我们提供过帮助的通讯员、一代代小记者们,我们曾经携手战斗,共同奋战在新闻这个战壕里,耕耘在写作这个园地里。
我们要感谢各友好单位及所有合作伙伴,我们曾经携手并肩,互助共赢,共同驰骋在成长的大道上。
我们要感谢26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西海晚报》的征订者和广大读者,是你们的信任、支持和鼓励,鞭策着我们一路走到了今天。
晚报虽停,新闻长存。《西海日报》,《西海日报》官方微信,每日西海发布客户端……西海大地上挺起的传播主阵地上,仍有《西海晚报》记者的身影和付出。
别过,挥手为更好的明天!
这篇《西海晚报》的最后告别辞,经过几任晚报总编的讨论,也经过了西海日报社班子成员间的传阅,几经修改,终成稿。12月20日,最后的签字稿样就已经锁在了总编周海刚的抽屉里,而电子版也被周海刚下载在U盘里,其他地方的一律删除。这是刘海洋要他这样做的。刘海洋说,他不想让这一刻,这一称得上是悲情的时刻提前到来,哪怕一天也不行。
说“别过”,太沉重。
同时,《西海晚报》的最后十六个版的“告别特刊”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一些前任老总们、老记们的回忆性稿件陆续到位并排版,就等着最后一次回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