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两性霉素B
药理作用 本品通过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相结合,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抑制其生长。
用法用量
1)先以1~5 mg或按体重一次0.02~0.1 mg/kg给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5 mg,当增至一次0.6~0.7 mg/kg时即可暂停增加剂量,此为一般治疗量。成人最高剂量不超过1 mg/(kg·d),每日或隔1~2 d给药1次,累积总量1.5~3.0 g,疗程1~3个月。必须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以生理盐水稀释有可能发生沉淀)。
2)气溶吸入(氧气雾化吸入):成人5~10 mg/次,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成0.2%~0.3%溶液(一般加5 ml液体)应用。
3)超声雾化吸入:本品浓度为0.01%~0.02%,2~3次/d,5~10 ml/次,吸入。
4)鞘内给药:首次0.05~0.1 mg,以后渐增至0.5 mg/次,最大量不超过1 mg/次,2~3次/w,总量15 mg左右。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定期严密随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心电图等。
2)为减少本品的不良反应,给药前可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和异丙嗪等,同时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2~5 mg一同静脉滴注。
3)本品宜缓慢避光滴注,每剂滴注时间至少6 h。
4)重度肾功能损害者应用其最小有效量,当累积剂量>4 g时可引起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
5)本品可致肝毒性,肝病患者避免应用本品。
不良反应 寒战、高热、严重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眩晕等;肾功能损害;低钾血症;贫血;心律失常;静脉炎;皮疹、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雾化吸入注意气道痉挛可能。
相互作用
1)洋地黄苷:本品所致的低钾血症可增强潜在的洋地黄毒性。
2)本品与吡咯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在体外具有拮抗作用。
3)氨基糖苷类、抗肿瘤药物、卷曲霉素、多黏菌素类、万古霉素等肾毒性药物与本品同用时可增强其肾毒性。
规格 注射用两性霉素B:25 mg/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