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师们还没有适当地组织起来,初看这种说法似乎可笑。特别在一些大的地方,教师们大概会特别感到他们是过多地组织起来了。有按年级的联合会;有按科目的联合会;有一般地属于市的、州的或国家的组织。如果有不适当之处,那不是在数量上和在种类上。但是组织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的,它们本身并不是目的。如果缺少适当的组织,那问题在于目的以及为了这些目的所发生的作用方面。
有些现有的协会能把教师们结合起来,使他们彼此熟识,培养一种专业的精神。的确,一切协会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这个目的是好的,也没有一个人说个“不”字。另一些协会的存在在于刺激和指导它们的成员研究他们所教科目的内容,并通过交流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没有人怀疑这种价值,因为这种组织就有这种价值,而且这样的组织合理地避免了敷衍塞责和因袭常规的讲演,避免了被那些沽名钓誉的人们所私下利用。在紧要关头,教师的组织对立法团体施加压力,成功地发生作用以保护工资和保有地位。在某些州里,女教师同工同酬的运动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很少的事例中,教师组织还暴露了在估税和收税方面所采用的不平等的、下流的方法,而且他们的工作对于一些改革发生了影响,而公共教育系统曾经通过这些改革增加了收入。
然而,为这些目的所建立的组织并没有包括全部的教师组织。对于那些改进专业的协会;对于那些保证工资、保护安全,提高教师经济地位的协会;对于那些保护学校使不受政客们所利用以安插私人的协会,对于它们的价值我是没有丝毫怀疑的。但是这样一些的目的并没有包括教师组织的全部功能。它们还未涉及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教师们组织起来以保证他们的直接经济目的,这已经证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他们的运动是在其他工人组织以外孤立进行的时候,不管这些工人是在政府机关服务的职工还是商店、工厂、办公室里的工人,这种孤立的运动就会产生一种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反动。任何人,如果他读到上次不景气时期报纸上所刊载的一些关于组织起来的教师努力防止减薪的来信,就知道这是多么真实的事情。当然,也有些人为教师的要求辩护。但更多的人是攻击教师牺牲其他工人和纳税人的利益来获取特别的好处。
我提起这一事实的目的不是赞同这些攻击。我要大家注意这一事实,因为它指明教师作为一个团体的孤立情况。一般来说,从全国来讲,教师并没有适当地组织起来以保护他们的经济地位。在农村地区和小市镇上尤其是如此。但是当教师们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而组织起来时,只要他们超越于其他工人组织之上,他们就蒙受到自私自利的污名——而不管他们作为一些孤立的组织努力所得的实际效能怎样。
我指出教师组织的经济方面并不是为了这件事情的本身,而是为了说明教师与社会和社会组织的关系的一般观点。整个来讲,教师们喜欢把自己当做一个特别的阶级。他们认为他们自己是智力劳动者而别人是用手劳动的。他们虽不是有目的地这样做,但结果却是如此。的确,有时人们听见有人还有意识地为这种主张进行辩护。我建议讨论在这种主张中所包括的一些问题,它不仅涉及与其他工人的关系,而且也关系到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关系到教师真正能发挥其教育功能的条件。
第一,由于区分智力劳动者和其他工人而产生和保持下来的这种教师孤立的情况也反映在学校的行政组织和教学组织之中,曾经有过一股强烈的力量过于强调学院式的和文学的方面。教师通常来自社会上在经济方面比较优裕的部分;这一事实就隐藏着脱离大众的危险。在公共学校系统中的学生群众来自比较不优裕的阶级。原来为一个少数阶级服务的教育系统之所以能够持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教师们从整体来讲还没有和大部分人民的需要发生密切的接触。职业教育和工业教育有了很大的成长。但即使在这方面也有一种倾向把职业或工业教育和“文化”教育分开,而明显的需要却是组织一个系统用同样的课程和方法来为这两个目的服务。大不景气把一些与当代青年需要最密切联系的学问和科目却删去了,而且向着以“读、写、算”为主要内容的旧式教育倒退。这一事实的根源就在于教师职业的孤立。
教师们能够通过学习经济学的和社会学文献的办法和通过阅读忠诚报导消息的报纸、杂志的办法来了解一些关于当前既存组织的缺点和需要。但是这样所得来的了解和那种与人民群众,即生产工人的困难和愿望发生直接而有生气的接触所产生的了解和同情比较起来,就是冷酷的和疏远的了。如果教师们和行政者们和广大的工人群众联合起来,那就会大大地增进他们在经济学方面的学识。
第二,教师们和工人们的公开联合会大大地增强教师团体的经济地位与教育地位。争取义务公共教育运动的最有影响的泉源之一就是我国那些从事于所谓“非理智的”职业的工人们的需要。这是一个历史事实。当教育系统有了困难的时候,这个泉源总是提出了最强大的支援。理由很明显。富裕阶级有能力担负起付给私立学校的费用;其中有些有声望的成员们只有当他们收到了纳税单的时候才对公共教育感到兴趣。工人群众则势必依靠公共学校,否则别无办法。后一事实足以证明在当前的危机中负担重的纳税人有这种有组织的动向去缩小教育业务的范围,减低工资,增加课堂的人数等等。试想一想,许多教师使自己脱离手工劳动者的斗争而独搞一套的这种情况,就可以知道手工劳动者对于学校的忠诚如果不是惊人的,也是动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