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观点

组织的观点

组织分析是过去25年内爆发出来的,现在变成有着十分不同的着重点的许多方法的集合体。组织分析家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企业和公共管理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他们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从最基础到最应用性的、从社会一级到领导的心理学。他们已经开始对历史的解释感兴趣,进入历史领域,试图决定早先的组织形式是怎样引起并制约后来的组织形式的。在20世纪70年代,关于组织的理论工作开始考虑高等教育的各种机构。研究大学和学院的分析家发展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和应用老的概念,这些概念都适合高等教育领域,如松散结合的系统、有组织的无秩序状态、学院权力、政治的或利益集团的模式。70年代还出现了把组织分析应用到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包括直接的跨国性比较的趋势。

本书第四章着重讲跨国比较,具体提出三大类跨国比较:怎样在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划分工作;形形色色的信念怎样产生和维系;权力怎样分配。明白这些特点以后,我们就能够依次观察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扩大的复杂性。高等教育系统复杂的内部组成,中心是学科和事业单位的交叉,使大学教师隶属于两种完全不同形式的组织,并把他们置于双重权力之下。很大的权威坐落在系科或工作层次,在这里,教师既代表他们的学科领域,又为特定的高等院校工作。

围绕高教系统的特殊内部结构,各国高教系统各不相同,从高教系统内部的特殊结构产生了国家调整的很多特征。扩大的组织想像延伸到政治经济学的许多概念,使我们把市场的联系形式和官僚的、政治的和少数人垄断的形式并列起来。学科和院校的基本矩阵也制约着改革和变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特别难于大规模地通过从上到下的命令变动,却很可能出现很多基层群众的革新,渐进地发生一些变化,变化的方式常常难于从系统外部,甚至系统内部辨别出来。

组织意识使观察者觉察到组织塑造结果的许多方法,包括对抗中的观念的命运。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只有一个部门,还是有两个部门,或者有六个部门;各国高等院校或各国高教部门之间的分界线是密封的,还是允许学生从一校或一个部门转到另一校或另一个部门,允许教授从一校或一个部门流动到另一校或另一个部门;有无研究生院;工作层次是讲座还是系科,或者寄宿制学院,凡此种种都有影响。以上这些结构上的特征影响着对教学承担的义务、科研的能力、学生的入学机会、教师的士气、课程的重点,等等。它们很可能影响一门门知识,即科目的生存性,还有在这一门门知识的基础上并围绕它们构成的高教系统。从最近来看,一个特殊的任务是对系或工作层次的研究,在这个层次上学科、专业的结构和文化与院校及广大高教部门会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