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地位的几个方面

院校地位的几个方面

院校的地位受到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影响。有些院校或有些种类的院校由国家指定为“优于”其他院校,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它们有其他院校所没有的权力或特权,通常包括较多的院校自治,可以控制自己的预算,拥有授予某些学位和证书的权利;它们比其他院校有更多的资源和物质资助;它们的招生标准和学位要求一般来说也比较高。

这些都是由法律和法规规定的事情,而不一定与院校的声誉有关。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由公费资助的院校里,大学垄断了由国家资助的研究项目,垄断了博士学位和高级专业学位的授予权。在英国,大学同多科技术学院相比,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几乎垄断了基础研究和高级学位。在日本,国立大学明显优越于所有其他各类公立院校。在法国,大学校在人均经费和入学的严格方面所占的优势,再加上它们同政府行政机关和工商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它们明显成为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尖子部分。在有些国家里,政府试图缩小高等教育的尖子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差距。例如,瑞典在U68研究后制定的政策,削减了该国六所大学在人均经费、录取标准、院校自治等方面优于专业学院和技术学院的特权。但是瑞典大学尚保留的研究任务和授予高级研究生学位的权力,仍使它们处在优于其他院校的地位上。

形成高等院校地位的客观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正式法律和国家政策所起作用的结果,特别是那些把高等教育明确划分为不同部分的正式规定的作用最大,而对某一部分内的各院校之间划分界限的那些规定的作用较小。形成高等院校地位的主观方面,以声誉和名望的差别为标志,在很大程度上是各部分高等院校的内部差别问题。在美国同样也有私立院校的等级问题,这些私立院校的地位不是由政府确定的。

美国人对大学中的相对名次很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着了迷,其原因在于美国私立大学独特的重要性。其他一些国家,比较突出的是日本和巴西,也有大量私立院校,甚至也有一些相当著名的私立大学。但是与这两个国家相比,在美国,绝大部分比较有名望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四年制的学院也是如此。在相当稳定的美国大学名次表中,前10所大学中有8所是私立的,前25所里约有15所是私立的。美国的一些名牌大学之所以对名次高度重视,是因为美国研究性大学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来源于那些名牌私立大学所起的非常广泛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各种市场评价的依赖(实际上是为市场所左右)。这些大学在市场上的竞争对象,主要包括高质量的学生、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研究资助、学术和研究成果的出版和名誉。这些大学的学者和行政人员认为,它们能否在这些市场上取得成功,将受到它们的学术地位的影响,也就是受到名次表上它占有的位置的影响。如果它们的相对声誉从短期来看能促使它们在这些市场上取得成功的话,那么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们在上述市场上所取得的成功,特别是在竞争著名教授和学术特色的市场上所取得的成功,又将决定它们将来的声誉和地位。因此,声誉和名望就是由在上述市场中所取得的成功积累的结果,特别是在竞争学术和科学荣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积累的结果,而成功的手段是取得第一流的学生、教职员和经费资助。美国大学的许多政策和学术决策,都是为了保持或提高它们在大学等级中的相对地位,那些处在顶部或接近顶部的公立大学也参加这种竞争。

当我们谈到一所学院或一所大学的等级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指作为一所学术机构以公认的质量和特色为基础所取得的名望和地位。我们应该对学者眼里的地位和立法人员、管理机构、学生眼里的地位进行区别。美国当前所进行的几项研究中的等级观念,是以公认的知名人物的看法为基础的,这些知名人物包括系主任、著名高级学者、熟悉情况的初级学者。此外,再加上“客观”的质量评定,如教学人员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学生的质量(用获得奖学金的人数或获得其他学术奖励和荣誉的人数来衡量)。我们还可以增加这样一些学术质量的指标,如图书馆的规模、预算的数额等,对私立院校来说,可以增加它的人均指数增额和来自外部的研究资助等作为指标。尽管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等级划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些缺陷,然而总的来看,在一个质量指标方面等级高的名牌大学,一般来说在其他方面的指标等级也高,拉扎菲尔德(Paul Lazarsfeld)证明了指标的互换性。如果院校在不同的地位指标的等级上出现不一致,那就说明这些院校在地位方面有升降变动。例如,位于美国阳光地带(Sun Belt)的一些名牌大学,为了在名望等级上提高一步,进行了几十年的努力,最后它们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功,这些成功主要是利用它们比较富有的条件取得的。它们收买了许多著名学者,有时甚至把其他名牌大学的整个系买过来,并用高标准的工资、研究设施、图书馆藏书、研究生资助等优惠条件来实施这一办学政策。得克萨斯和休斯敦的大学,以及其他奉行这种政策的院校,尽管还没有进入第一流的研究性大学行列,但是,实际上都是通过这种战术提高了他们的相对地位的。有些大学当前的名望等级很高,但是在工资、研究等水平上却日趋下降,形成了名望和实际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完全可以预见在10年或20年之后,由于无力吸引或挽留各学科的学者精英,这些院校必将在名望等级上全面下降。哥伦比亚大学是这种名望下降过程的一个不幸例子,这种命运也威胁着密执安大学和其他一些受到所在州的经济衰退严重打击的大学,这些州越来越无力资助它们的大学维持第一流地位所需要的经费水平。

由于私立院校在美国大学的地位阶梯上占有或者说垄断了顶部位置,因此,这种情况对公立大学的自治,或更广泛地说,对它们与公共资助当局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原因是,美国大学的激烈竞争性使得公立院校不得不向州政府提出要求,以获得像名牌私立大学所享有的同样或类似水平的资助,以及同样或类似程度的自由。规模大的州立大学,并不是总能得到它们所要求的东西,反之,近年来政府给公立高等教育提供的资源有下降的趋势,同时,国家当局正在蚕食名牌公立大学的自治权,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几乎都是如此。但是,如果不是受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些大学典范的压力,这种趋势就不会发展得这么快,走得这么远。